澳洲基督教华人卫理公会真恩堂
Calvary Methodist Church
of Chinese Methodist Church in Australia

哥林多前书第四章
“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 (4:2)

参考主题:忠心管家的角色与属灵领袖的榜样
引言
· 本章探讨保罗对使徒和属灵领袖的定义及期望,特别是忠心与谦卑的重要性。保罗以自己为例,指出属灵领袖应以基督为榜样,拒绝属世荣耀,忠于神的托付。
· 保罗在本章用三个比喻来描绘传道人的角色——管家(1-5节),台上的戏(8-13节)和父亲(14-17节)。他希望读者明白,神如何衡量和评估一个基督徒的服事。
1. 属灵领袖的身份与职责(4:1-5)
参考主要标题:忠心管家与神的审判
· 经文内容:
保罗强调使徒是基督的仆人和神奥秘事的管家,并提醒信徒不要用世俗的标准来评判他人。最终的审判来自神。
4:1:使徒是基督的仆人和神奥秘事的管家。
4:2:管家的首要要求是忠心。
4:3-4:人的评价对神的管家无关紧要,只需在意神的审判。
4:5:神是最终的审判者,会显明隐藏的事并照人忠心给与赏赐。
参考神学教义:
1. 管家的责任:属灵领袖受托管理神的奥秘(福音),应忠心完成使命(提多书1:7-9)。
2. 神的审判权威:人对事奉者的评价并不决定价值,只有神的审判是最终的(罗马书14:10-12)。
3. 内在的忠心:神看重内心的动机和忠诚,而非外表的成就(撒母耳记上16:7)。
如果哥林多信徒对保罗、亚波罗和彼得的看法完全错误,正确的看法是什么?“应当以我们为基督的执事,为神奥秘事的管家。”(4:1)
像约瑟在波提乏家当大管家那样(创世纪39),管家本人是不拥有主人的任何家产的。保罗首先把牧师比喻成神的家产的管家。属灵的家产就是神的奥秘事。(4:1)因此,保罗必须把神的利益,而不是任何他人或保罗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
管家的责任就是要忠心。一个管家可能无法取悦那个家里的每一位成员,甚至包括其他仆人,但如果这个管家得主人的喜悦,他就是一个好管家。(参考罗马书14:4,路加福音12:41-48)
做为一个仆人,他经常会被论断(judgement),保罗列出了三方面:
1. 被人论断(4:3a)
2. 被自己论断(4:3b-4a)
3. 被主人(神)论断(4:4b)
因为神的管家必须要对神负责任,所以神的论断是最重要的,“因我们都要站在神的台前”(罗马书14:10),“因为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哥林多后书5:10)
值得提出的是,一些领袖滥用哥林多前书4:3-4,将其作为无视其他牧者和教会成员智慧劝诫与纠正的借口,这一事实应当让我们对自己使用这一观点时保持警惕。
保罗在第4节所传讲的是什么呢?在前半节他的大概意思是“我的良心没有说我的不是,但我没有因此称义。” (保罗对良心作用的理解见《罗马书》2:14-16。)保罗之所以能够有清洁的良心,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神因着基督的十字架‘称罪人为义’(罗4:5)。保罗实际上指向了唯一的称义根基和唯一清洁良心的来源——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
正因如此,尽管保罗以前是迫害基督徒的“罪魁”,他仍然可以大胆地宣称“不觉得自己有错”(4:4)。“所以时候未到,什么都不要论断,只等主来,他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显明人心的意念。那时各人要从神那里得着称赞。”(4:5)我们不要过早地论断人。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教会成员不按照神所赐的标准来衡量牧师,他们就错了。当他们夸耀自己喜欢的传道人时,他们也是错的。这并不是说忠心的仆人不能得到认可和尊敬,但在所有事情上都必须荣耀神。(参考帖撒罗尼迦前书5:12-13)
“‘论断’的罪是我们那些“看似可接受”的罪中最隐蔽的一种,因为它常常伪装成对公义的热心。在保守派福音派群体中,从神学到行为准则,生活方式乃至政治立场,几乎所有问题都有无数种不同的观点。而不仅仅是观点多样,我们往往假设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这正是我们陷入论断之罪的起点。我们将自己的观点等同于真理。”
主最终衡量祂的管家的事工的标准既不是成功,也不是受欢迎,而是忠心,管家必须是忠实可靠的。
在这里保罗帮助我们正确认识耶稣基督福音的传道人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论断之罪这一常见危险的宝贵教导。
值得一提的是第5节,这一段经文的结尾。面对最终的审判日,信徒们或许会期待“责备”, 但相反,“各人要从神那里得着称赞”(林前4:5下)。“多么奇妙!宇宙的君王,曾忍受我们无尽的悖逆,并为寻回我们付上祂爱子生命代价的主,竟然以称赞我们来完成我们的救赎!祂是智慧的天父,知道如何鼓励祂儿女哪怕是最微弱的努力。”
神是全知的,神是公义的,祂必定按公正待祂的仆人。我们可以安息在这个应许中,也可以因这奇妙的恩典而欢喜快乐!
肯-桑德曾经说:求主助我公义判断。
主啊,
教我公义来判断,待人如愿被待般:
宽容怜悯非苛责,私下提醒非宣判,
温和劝诫非严厉,谦卑自省非自满。
助我凡事信为善,直至真相显疑端;
不作揣测凭己见,耐心倾听众人言,
未曾自察己罪深,不敢轻率论人短。
愿我不单执律法,专挑罪责定人罚,
更将福音常传扬,盼望救赎照万方。
正如主恩待我心,既为审判亦良朋。
(参考马太福音7:1-5、加拉太书6:1、雅各书2:12-13)
Help Me to Judge Rightly
(Ken Sande)
Lord, help me to judge others
as I want them to judge me:
Charitably, not critically,
Privately, not publicly,
Gently, not harshly,
In humility, not pride.
Help me to believe the best about others,
until facts prove otherwise—
To assume nothing,
to seek all sides of the story,
And to judge no one until I’ve removed
the log from my own eye.
May I never bring only the Law,
to find fault and condemn.
Help me always to bring the Gospel,
to give hope and deliverance,
As you, my Judge and Friend,
have so graciously done for me.
2. 谦卑与拒绝夸口(4:6-7)
参考主要标题:不自高自大,因一切属神
· 经文内容:
保罗警告信徒不要超出圣经的教训而彼此比较,因为一切的恩赐都来自神,无人可以夸口。
4:6:信徒不应超出圣经的教训,以免产生骄傲。
4:7:恩赐出于神,人没有可自夸之处。
参考神学教义:
1. 恩典的来源:信徒所有的一切都来自神,骄傲本质上是对恩典的否认(雅各书1:17)。
2. 谦卑的必要性:属灵领袖和信徒都需要以谦卑的态度面对神和他人(腓立比书2:3)。
3. 圣经的权威:信徒的行为和判断必须基于圣经,而非个人偏见或文化影响(提摩太后书3:16-17)。
“不信与骄傲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不信是转离耶稣(或神),去在别的事物中寻求满足;
骄傲则是特意转离神,试图在自我之中找到满足。”(约翰-派博)
保罗提醒我们在论断神的仆人的时候,要避免犯以下的错误:
1. 论断时间不对(4:5)
2. 论断标准不对(4:6a)
3. 论断动机不对(4:6b)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经文不应用来培养人们自以为义的个性。地方教会是一个大家庭,家庭成员必须互相帮助,共同成长。诚实,充满爱的批评是有用武之地的(参考以弗所书4:15)。如果批评者是对的,那么他就帮助了我们。如果他错了,我们也可以帮助他。无论如何,真理都会得到加强。
“若不是从天上赐的,人就不能得什么。”耶稣基督“他必兴旺,我必衰微。“(约翰福音3:27,30)那施洗约翰的名言,应该是我们每位基督徒的座右铭。人没有自夸的基础,因为一切都是从恩典而来。哥林多人所拥有的一切,保罗所拥有的一切,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神的恩赐。 十字架、圣灵、在基督里显明的神的智慧、他们所拥有的任何知识或洞见……这一切都是恩赐。我们没有一个人靠自己挣得这些,也没有一个人配得这些。
恩典,比任何其他基督教教义更彻底地推翻了我们的自恃、自夸和骄傲。如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神所赐的,我们又怎么能像是理所当然地拥有它们一样去夸口呢?
3. 使徒的苦难与榜样(4:8-13)
参考主要标题:使徒的谦卑与忍耐
· 经文内容:
保罗以讽刺和真实经历描述使徒的处境,凸显属灵领袖的谦卑,苦难和牺牲。
4:8:讽刺哥林多信徒自以为丰富,自高自大。
4:9:使徒如同“摆在末后”的人,成为众人观看的景象。
4:10-13:使徒面对羞辱,饥饿,劳累,逼迫,但以温柔回应,成为基督的榜样。
参考神学教义:
1. 使徒的身份:使徒被呼召为基督受苦,与主的苦难有份(腓立比书3:10)。
2. 真实的谦卑:属灵领袖应甘愿成为众人的仆人,以基督为榜样(马可福音10:43-45)。
3. 福音中的逆转:世人看为愚拙和卑微的,神却用来成就祂的计划(哥林多前书1:27-28)。
哥林多教会的夸口核心在于,他们深信自己是一个非常成功,充满活力,成熟且有影响力的教会。这些基督徒对自己的属灵状态,领袖团队以及整体的教会生活感到满足。他们陷入了一种错觉,以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最好的状态,认为自己已经“到达了终点”。这就是保罗在第8节所说的“已经”。
然而事实上, 我们在今生永远无法达到完全的福乐:我们不会拥有完美的健康,不会随时得到即时的指引,也不会与主保持持续而美好的亲密关系。我们仍然是有限的人,仍然活在这个世界上,仍然是必朽的,仍然暴露在罪恶,世界,肉体和魔鬼的攻击之下。我们仍然需要争战、儆醒和祷告,仍然会跌倒和失败。我们有得胜,我们有能力,我们有医治,我们有指引,我们有救恩——但我们尚未完全抵达终点。我们基督徒生活在两个世界里面,因此保罗告诫我们,“凡事不怕敌人的惊吓。这是证明他们沉沦,你们得救,都是出于神。因为你们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并要为他受苦。”(腓立比书1:28-29)
知道自己是强者的那种强者是弱者,而知道自己是弱者的那种弱者则是强者。因为神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哥林多后书12:9)
在第8节里保罗采用了讽刺的方法来描述那些自夸的哥林多信徒,戳破了他们自诩为世俗智慧,领导,荣誉和地位的泡沫。保罗将他们与 “我们这些使徒 ”作了鲜明的对比。在世人的眼里,他们觉得是排第一的,而保罗则说,为了耶稣基督的缘故,我们使徒在世人眼里却要排在最后面进入角斗场被杀掉的(在当时罗马被排在最后进入角斗场的是在“主戏”之后的,是最弱的)。当然,在神的眼里,使徒是排在第一的。(参考哥林多前书12:28)
保罗在8-13这段经文里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十字架”这个词,但他的意思是要提醒他们,福音的核心是一位被羞辱,受虐待,被凌辱的人子,他连枕首之地都没有。而基督徒应当效法的,是这位主,而不是世人所推崇和仰慕的人。
· 在世界和天使面前我们是被定罪的(4:8-9);
· 在世界和天使面前我们是一场戏(4:9);
· 在世界和天使面前我们是愚拙的(4:10);
· 在世界和天使面前我们是软弱的(4:10);
· 在世界和天使面前我们是被藐视的(4:10);
· 在世界和天使面前我们是饥饿的(4:11);
· 在世界和天使面前我们是干渴的(4:11);
· 在世界和天使面前我们是赤身裸体的(4:11);
· 在世界和天使面前我们是挨打的(4:11);
· 在世界和天使面前我们是没有一定住处的(4:11);
· 在世界和天使面前我们是劳苦做工的(4:12);
· 在世界和天使面前我们是被咒骂的(4:12);
· 在世界和天使面前我们是被逼迫的(4:12);
· 在世界和天使面前我们是被毁谤的(4:13);
· 在世界和天使面前我们是污秽(4:13);
· 在世界和天使面前我们是渣滓(4:13);
有故事说,12世纪多明我会的创始人圣多明我拜访教皇时,教皇被中世纪早期罗马的财富与辉煌所环绕。据说,教皇引用使徒行传3:1-10,并自豪地说道:“彼得如今再也不能说,‘金银我都没有’(Silver and gold I do not have)了。”
圣多明我回答说:“确实如此,但同样地,他也不能再说,‘起来行走吧’(Rise up and Walk)了。”
这是多么犀利的回应!
4. 属灵父亲的心肠(4:14-17)
参考主要标题:保罗作为属灵父亲的劝勉
· 经文内容:
保罗以属灵父亲的身份劝勉哥林多信徒效法他,以基督为榜样生活。
4:14:保罗并非为羞辱信徒,而是以父亲的心勉励他们。
4:15:虽然有许多师傅,但保罗是他们的属灵父亲。
4:16:保罗劝信徒效法他。
4:17:保罗派提摩太前去,提醒他们保罗的教导与榜样。
参考神学教义:
1. 属灵父亲的责任:属灵领袖不仅传讲真理,还要关怀信徒,建立属灵家庭(加拉太书4:19)。
2. 效法基督的榜样:保罗的生活以基督为中心,成为信徒学习的目标(腓立比书3:17)。
3. 门徒训练的重要性:提摩太的被派遣表明属灵领袖要培养下一代的工人(提摩太后书2:2)。
从经文的第14节开始,保罗话锋一转,从讽刺变为父亲般的语重心长。保罗是哥林多信徒的属灵父亲,因为他是第一位向他们传讲福音的。(4:15)保罗这样讲并不是为自己定头衔,而是要求哥林多信徒向血肉家庭里的父子关系那样,孩子效仿父亲。
《圣经》对此有很多类似的教导。(参考箴言1:8, 2:1-5, 3:1-2, 4:1-2, 6:20-22, 23:22a)“不要效法恶,只要效法善。行善的属乎神。行恶的未曾见过神。”(约翰三书11)“你们该效法神,好像蒙慈爱的儿女一样。”(以弗所书5:1)“你们蒙召原是为此。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行。”(彼得前书2:21)
因此保罗敦促哥林多信徒们来效仿他,也就是要追求合一、谦卑,以及十字架的“愚拙”,而不是效法哥林多世俗社会中那种导致分裂、自夸和骄傲的态度(v.4:16)。正如儿女效法父母一样,父怎样,子也怎样。保罗希望他们效法的是他在十字架的光照下生活的热情。
由于保罗本人无法常年在哥林多教会,为了让那里的信徒效仿自己,保罗特别派提摩太前去,“他必提醒你们,记念我在基督里怎样行事,在各处各教会中怎样教导人。”(4:17)
保罗在这里向我们揭示了培养门徒的两个关键点:
首先,门徒最终是由人来培养的,而不是单纯靠思想,教义或书信(即便这些书信是使徒保罗所写的)。门徒的塑造来自那些真实,可触摸的人,他们不仅传讲福音,更以生命活出福音。
其次,门徒训练是教义(“我在各处所教导的”)与实践(“我的生活方式”)的结合。(4:17)优质的教导至关重要,但真正的生命转变发生在于:人们不仅教导基督信仰,更是在我们面前真实地活出基督信仰,向我们展示十字架如何塑造我们的工作,人际关系,财务管理,以及在这里所强调的,我们在基督里的合一和谦卑。
教会需要属灵的父亲们过模范的生活,提供温和而坚定的纠正,帮助他人在基督里成熟。
5. 神国的权能与严厉的警告(4:18-21)
参考主要标题:神国的权能与纪律
· 经文内容:
保罗警告那些自高自大的信徒,他将亲自来访问,并提醒他们神国不是在言语上,而是在权能上。
4:18:一些信徒骄傲,以为保罗不会来。
4:19:保罗将亲自来,并试验他们的言语是否有神的能力。
4:20:神的国不在乎言语,乃在乎权能。
4:21:保罗问信徒愿他带着刑杖还是爱与温柔而来。
参考神学教义:
1. 神国的实质:神国的彰显不在口头宣讲,而在圣灵的大能和真实的生命改变(罗马书14:17)。
2. 属灵权威的运用:属灵领袖被赋予从神而来的权柄,为的是教导和纠正信徒(提多书2:15)。
3. 爱与纪律的平衡:保罗以父亲的角色在爱和纪律之间保持平衡,提醒信徒归正(希伯来书12:5-6)。
属灵的父亲在我们犯罪时会对质我们。优越感对神的大家庭来说是致命的,是不能任其发展的,我们必须与之对抗。当福音炽烈的光照临,流言蜚语便会枯萎凋零。
当福音炼净的热火燃烧,罪恶的心态与行为便无法滋生蔓延。
当保罗再次来到哥林多时,他会寻求证据,看看基督是否真的在这些领袖身上动工。他担心,他们滥用恩赐来获取地位和荣耀,最终反而无法提供任何真正的证据。真正的证据将体现在人们生命的改变,使他们变得更像基督,像使徒。当人们活在软弱之中,被世人视为“世上的污秽”,却依然为神和祂的国度而活时,神国的能力就会彰显出来。这正是保罗渴望看到的。
“我儿,你不可轻看耶和华的管教,也不可厌烦他的责备。因为耶和华所爱的,他必责备。正如父亲责备所喜爱的儿子。”(箴言3:11-12)这正是我们的天父如何对待因祂儿子主耶稣基督的救赎工作而被收纳为子的儿女。这也是属灵父亲应当如何对待我们。
“智慧的儿女会在天父说话时倾听,智慧的儿女也会在属灵父亲教导时聆听。那些忠心引导我们单单信靠耶稣的人,有权被我们爱戴并听从,因为他们正跟随基督的脚踪行走(林前11:1)。
顺服他们的教导可能并不总是愉快,但却对我们有益。让我们使天上的父和地上的属灵父亲喜乐吧!毕竟,这个世界始终在注视着我们。“(丹尼尔-阿金)
总结
· 属灵领袖的核心责任:忠心完成神的托付,以基督为中心教导信徒,并成为生命的榜样。
· 教会的危险与应对:骄傲和分争破坏教会,信徒必须谦卑依靠神。
· 神国的权能:属灵生命的真实表现在于神的权能,而非人的言语或智慧。
应用问题:
1. 你是否忠心管理神所托付的责任?
2. 你是否以谦卑的态度承认一切恩赐出于神?
3. 你的生命是否彰显神的权能,成为他人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