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哥林多城市的背景与特点

保罗在哥林多建立教会的背景与过程

哥林多城市的背景与特点

哥林多城市的背景与特点


保罗写《哥林多前书》时,哥林多是一个重要的城市,其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经济和宗教特征直接影响了哥林多教会的状况和保罗对其的教导。


1. 地理位置


  •  位置:哥林多位于希腊南部,连接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希腊大陆的狭长地峡上。这个地峡(宽约6公里)使哥林多成为连接爱琴海与亚得里亚海的重要枢纽。

  •  交通枢纽:哥林多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东西方贸易的十字路口,同时为海上和陆上交通提供便利。货物经常通过哥林多地峡的“舟车运河”(拖船陆运)转运。


2. 历史背景


  •  古希腊时期:哥林多曾是希腊的强盛城邦,以繁荣的经济和艺术著称,尤其是哥林多柱式的建筑风格。

  •  罗马重建:公元前146年,哥林多被罗马人摧毁,但在公元前44年由奥古斯都大帝重建,成为罗马殖民地,吸引了大量罗马公民、自由民、奴隶和外来移民。

  •  保罗时代:在保罗的时代,哥林多是亚该亚省的首府,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多民族,多文化城市。


3. 经济与商业


  •  贸易中心:由于其战略位置,哥林多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重要贸易中心,吸引了来自意大利、埃及、亚洲等地的商人。

  •  产业

    •  陶器和铜制品:哥林多以其高质量的陶器和“哥林多铜”(一种优质合金)闻名。

    •  船运和港口经济:两大港口(莱凯翁港和肯克利亚港)促进了海上贸易,城市经济繁荣。

  •  奢华与消费:哥林多的富人阶级以奢华生活著称,财富的不平等导致了城市的显著阶层分化。


4. 政治与社会


  •  罗马殖民地:作为罗马殖民地,哥林多享有较高的自治权,由罗马的法律和文化统治,但仍保留部分希腊传统。

  •  多元化社会:城市居民包括罗马人,希腊人,犹太人和其他民族,人口构成复杂,导致文化冲突和道德多样性。


5. 文化与娱乐


  •  艺术与建筑:哥林多以其建筑和艺术成就闻名,尤其是神庙和公共建筑。

  •  运动与庆典

    •  每两年举办一次“地峡运动会”,是仅次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重要体育赛事。

    •  这些活动增强了城市的知名度,但也伴随着大量的奢靡和放纵。

  •  伦理和风俗:哥林多因其道德败坏而臭名昭著,“哥林多人化”成为希腊语中“道德败坏”的代名词。


6. 宗教背景


  •  多神信仰:哥林多人崇拜希腊和罗马诸神,其中最著名的是爱与美之神阿佛洛狄忒,其庙宇位于哥林多的卫城(阿克罗哥林多)上。

    •  阿佛洛狄忒的崇拜与庙妓文化密切相关,据说其庙宇曾有近千名庙妓为“圣礼服务”。

  •  犹太教的存在:哥林多有一个犹太社区和会堂(徒18:4)。犹太人的一神论信仰与当地的多神崇拜形成鲜明对比。

  •  哲学与智慧崇拜:希腊传统中的哲学思潮(如斯多葛派和伊比鸠鲁派)影响深远,人们热衷于追求“智慧”和辩论。


7. 主要特点总结


  •  经济繁荣但社会两极化:哥林多是一个经济繁荣的城市,但也因财富不平等和奢华风气而社会分化。

  •  道德败坏与宗教多样性:哥林多因其道德败坏和性放纵而闻名,同时宗教信仰复杂、多样。

  •  文化与哲学氛围浓厚:城市充满希腊哲学传统和辩论文化,但这些智慧往往与基督信仰的“十字架道理”冲突。

  •  多民族多文化共存:人口复杂性带来了文化融合与冲突。


对保罗和哥林多教会的影响


  •  挑战

    •  哥林多教会面临文化、道德和宗教多样性的冲击。

    •  信徒中也存在阶层分化、分裂与道德问题。

  •  保罗的回应

    •  强调基督的十字架胜过世俗智慧。

    •  呼吁教会合一,放弃属世的争斗。

    •  提供实际教导,帮助信徒在道德败坏的环境中坚守信仰。


哥林多的背景直接影响了《哥林多前书》的内容,使保罗在书中不断提醒信徒在基督里得合一和圣洁生活的必要性。


保罗在哥林多建立教会的背景与过程


1. 保罗去哥林多的年代与背景


  •  时间:保罗大约在公元50-52年第二次宣教旅程中到达哥林多(《使徒行传》18章)。

  •  背景

    •  保罗在雅典传福音后(《徒》17:16-34),因当地人多持哲学辩论的态度,结果不甚理想,他随即前往哥林多。

    •  哥林多是一个经济繁荣、道德败坏的商业都市,其文化和宗教多元化给福音事工带来了挑战(《徒》18:1)。


2. 保罗与谁一起去哥林多?


  •  根据《使徒行传》18:2-3:

    •  保罗独自从雅典来到哥林多。

    •  在哥林多,他遇到了夫妇亚居拉和百基拉(因罗马皇帝革老丢命令犹太人离开罗马而来到哥林多),他们因同业为帐篷匠与保罗一起工作,成为保罗在哥林多事工的同工。


3. 保罗在哥林多的传道活动


  •  时间长度:保罗在哥林多住了一年半,传讲神的道(《徒》18:11)。

  •  传道过程

    •  犹太会堂:起初,保罗在犹太会堂向犹太人传讲耶稣是基督(《徒》18:4-5),但许多人反对他。

    •  转向外邦人:因犹太人的反对,保罗转向外邦人,在敬拜神的人提多犹士都的家中传道(《徒》18:6-7)。

    •  果效:会堂的主管基利司布和许多哥林多人信主受洗(《徒》18:8)。


4. 哥林多教会的骨干


《哥林多前书》和《使徒行传》中提到了一些关键人物,可能是哥林多教会的骨干成员:

  •  亚居拉和百基拉(《徒》18:2-3;《罗》16:3-5):这对夫妇是保罗的重要同工,可能在哥林多教会中扮演领导角色。

  •  基利司布(《徒》18:8):犹太会堂的主管,他的归信对教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司提反一家(《林前》16:15-17):被称为“亚该亚初结的果子”,并且致力于服侍圣徒。

  •  该犹(《林前》1:14):保罗在哥林多为数不多亲自施洗的人之一,可能是重要成员。

  •  亚波罗(《徒》18:24-28;《林前》3:6):后来成为哥林多教会的重要牧养者。


5. 相关经文引用


  •  保罗到哥林多的背景与时间

    • 《使徒行传》18:1-2:保罗从雅典来到哥林多,遇见亚居拉和百基拉。

  •  传道与建立教会的过程

    • 《使徒行传》18:4-11:保罗在会堂传道,被犹太人反对后转向外邦人;许多人信主。

  •  神的鼓励

    •  《使徒行传》18:9-10:主在异象中鼓励保罗不要惧怕,继续传道。

  •  教会的骨干成员

    • 《使徒行传》18:8:基利司布和许多哥林多人信主受洗。

    • 《哥林多前书》16:15-17:司提反一家在服侍中表现突出。

澳洲基督教华人卫理公会真恩堂

Calvary Methodist Church

of Chinese Methodist Church In Australia

©2023 by 澳洲基督教华人卫理公会真恩堂 

©2023 Calvary Methodist Church

of Chinese Methodist Church In Australia

  • Instagram
  • Facebook
  • Twitter
© Copyright Calvary Methodist Church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