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提摩太前书第六章

你要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你为此被召,也在许多见证人面前已经作了那美好的见证。

提摩太前书第六章

提摩太前书第六章是保罗给提摩太的牧养教导中的最后一部分,集中讨论了教会生活、个人行为和属灵追求的关键问题。它涵盖了奴仆与主人,财物的使用,信心的坚守以及牧者和信徒的属灵责任。


1. 对奴仆和主人的劝诫(6:1-2)

保罗教导信徒,身为奴仆应尊敬自己的主人,特别是信主的主人。这种尊敬可以避免神的名和教义受到亵渎(6:1)。


若主人是信徒,奴仆更应当忠心服事,因为他们是在服事主内的弟兄(6:2)。


主题:在任何关系中,信徒的行为都应反映福音的价值,维护神的荣耀。


奴仆的身份以及由其提供的服务并不是贬义的。主耶稣称自己是“服侍人的”(路加福音22:27),“奴仆”(腓立比书2:7),并要求祂的跟随者 “必做众人的仆人(slave of all)”(马可福音10:44)。问题的本质是当一个人被另一个人强行拥有,从而被剥夺了所有自由时,才是对一个人的人格的贬低和根本性破坏。


思考题:保罗教导奴仆在主仆关系上应该怎样维护神的荣耀?


参考答案:


· 对于不信耶稣基督的主人,奴仆应该认为他们仍值得充分尊重:因为他们也是由神的形象造的人。同时这直接关系到神的名誉和福音教导的声誉。如果奴仆不尊重他们的主人,就会无形中给神的名和使徒的教导抹黑;但如果他们尊重他们的主人,这些方面就不会受到诽谤,反而会得到尊重。


· 对于信耶稣基督的(主内的)主人,奴仆“不可因为与他是弟兄就轻看他,更要加意服侍他”(v.6:2):因为在基督里结合在一起的信仰,爱和一家人的身份,非但不会成为忽视的借口,反而应该成为服务的动力。


当我们冠以基督之名时,人们就会通过我们的行为来评判我们的主。


2. 对错误教导的警告(6:3-5)

保罗指出那些偏离正道的人(传讲与基督教义不同的教导)通常自高自大,无知,热衷于争辩,结果导致嫉妒,纷争,毁谤和恶意猜测(6:3-4)。这些人把敬虔当作获取利益的手段,破坏了教会的合一和信仰的纯正(6:5)。


主题:教会必须保持对正统教义的忠诚,防范假教师的腐蚀。


思考题:假教师都有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


· 假教师偏离真道。
真道的特点有两点:第一就是主耶稣基督藉着圣灵吩咐祂所拣选的使徒,通过使徒所教导的话语。(参考使徒行传1:1-2);其次就是“合乎敬虔的道理”(6:3),也就是“敬虔真理的知识”(提多书1:1)。真道就是从耶稣基督而来的,传扬敬虔的真理。


· 假教师分裂教会。
“专好问难,争辩言词”(6:4)使人与人的关系彻底破裂。保罗在这里总结了其中的五种表现:“嫉妒(对他人恩赐的不满),纷争(竞争和争斗的心态),毁谤(对对手的诬蔑),妄疑(恶意猜测,忘记了团契是建立在信任而非猜疑之上),争竞(持续的摩擦导致暴躁性格)” (6:4-5)


· 假教师贪恋钱财。
“任何属于神的东西都不是钱可以换取的“。圣灵的工作不需钱。人类历史常常因试图将宗教商业化而被玷污。至今仍有宗教团体宣扬“种子”奉献,仍有牧师宣讲“成功神学”。回顾3-5节使徒保罗的教导,我们在听道的同时,应该时常问自己,这个信息是与福音相吻合吗?是会分裂还是团结教会?是会鼓励敬虔与知足(6:7),还是贪婪?保罗警戒我们不要“像那许多人,为了利而混乱神的道“(参考哥林多后书2:17)


假教师为什么会“是自高自大”(6:4)? 因为真正的“敬虔”完全关乎神在基督耶稣里为我们所成就的,而那些异教的教导却都聚焦于我们必须做些什么才能被神接纳。要成为这种虚假教义的教师,一个人(按照自己的评估)必须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某种更高的完美或启示。因此,这样的虚假教师必然充满骄傲和自负。


保罗传讲的“福音”和“异教”的根本区别最终都会落到耶稣基督上面:祂是谁,祂行了什么事。正如马丁路德所说,“在整个基督教会的所有历史中,我发现并注意到,所有坚持耶稣基督核心教义的人,都在真正的基督教信仰中安然无恙。尽管他们在其他方面犯了错,犯了罪,但他们最终还是得救了。因为,如果有人在耶稣基督是真正的神和真正的人这一点上站稳了脚跟,那么基督教信仰的所有其他条款都会为他所接受,并牢牢地支撑着他。”


3. 对财富的劝诫(6:6-10)

敬虔不是谋利的手段,敬虔本身就是大利。保罗强调,敬虔加上知足的心才是真正的财富(6:6)。人来到世上赤身而来,离开时也一无所有,因此只要有衣有食就应当知足(6:7-8)。


贪恋钱财是万恶之根,许多人因贪财偏离信仰,用许多愁苦刺透自己(6:9-10)。


主题:信徒要追求属灵的财富,而非物质的积累,因为财富的贪欲会带来灵性的危险。


“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约伯记1:21)就是保罗这里所说的“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什么去。”(6:7)。我们在世上积累的物质财富是我们在世上的行囊,是不能带去永生的。因此主耶稣教导我们“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马太福音6:19)。


那么,保罗说“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 (6:8)是要求基督徒只能有“衣”和“食”吗?可能并不是,因为保罗这里教导的并不是信徒允许拥有的最大限度,而是与知足相符的最低限度。很明确,保罗在第四章已经将神描述为一位美善的创造者,我们应当以感恩的心领受祂的恩赐(参考4:3及以下),并且他接下来马上补充说神“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6:17)。因此,保罗并不是在提倡苦行主义或禁欲主义,而是在物质主义和贪婪之上提倡知足。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奢侈浪费。


“我们决心在个人生活,衣着,住房,旅行和教会建筑上摒弃浪费,反对奢侈。我们也接受以下的不同:必需品和奢侈品,创造性的兴趣爱好和虚无的地位象征,谦虚和虚荣,偶尔的庆祝与每日的常态,以及侍奉神与被时尚的奴役。在哪里划清界限需要我们与家人一同用良知来思考和决定。”是一个很好的宣告和总结。


知足就是清楚地知道,“如果我不满足于我所拥有的,我也不会满足于我想要的“。”不满足”来源于一个人的本性,而不是来源于他所没有拥有的。


如果说“钱财”是毒品的话,“贪婪”就是人对这个毒品的癖瘾。“黄金就像海水,喝得越多就越渴”。“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 (6:9)是对贪恋钱财的人消亡的三个阶段的描述:


· 第一阶段:他们容易陷入各种试探的网罗,如不诚实,偷窃(即使他们可能天天背诵主祷文,求神不让他们遇见试探)。由贪婪而生的对物质的追求和对非道德的妥协。


· 第二阶段:他们容易陷入愚蠢有害的欲望中,他们自私,甚至犯了拜偶像的罪(参考以弗所书5:5)。


· 第三阶段:他们最终彻底败坏,导致灭亡。“因此主耶稣教导我们“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 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马可福音8:36-27)


让我们时常以经文自勉:“贪爱银子的,不因得银子知足;贪爱丰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传道书5:10)“想要急速发财的,不免受罚。”(箴言28:20)“‘你们要谨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贪心,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路加福音12:15)


值得注意的是世上流行的 “钱是万恶之根”(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的说法与圣经的教导“贪财是万恶之根“(the love of money is a root of all kinds of evil.)是有非常大的偏差的:


· 首先,圣经教导问题是“贪财”(人性),而不是“钱财”(物质);

· 其次,“钱财”并不是唯一的根源,而是其中的一个根源;

· 第三,“钱财”不是所有“恶”(All Evil)的根源,而是各种各样的“恶”(all kinds of evil)的根源(例如,贪婪导致自私,欺诈,造假,抢劫,嫉妒,争吵,仇恨,暴力,谋杀等等)。

总之,保罗在这里教导的不是以贫穷敌对财富,而是以知足对抗贪婪。保罗主张的是有尊严的,公义的,节俭的生活。“不满”是生活中的盗贼。它会夺走神赐予我们的一切可体验的快乐。


4. 属神之人的追求(6:11-16)

保罗劝勉提摩太要逃避恶事,追求公义,敬虔,信心,爱心,忍耐和温柔(6:11)。他呼召提摩太为信仰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的盼望(6:12)。


保罗以对基督再来的盼望结束这一部分,提醒提摩太要忠于所托的使命(6:13-16)。


主题:属神的人要远离世俗诱惑,专注追求属灵品格,忠心完成神的托付。


“属神之人”在旧约中是以色列领袖独特的荣誉称号(参考摩西:申命记33:1,撒母耳:撒母耳记上9:6,大卫:尼希米记12:24)。而在新约里是指“装备齐全从而做一切美善的工作”的人,(参考提摩太后书3:17, 中文标准译本),是保罗给提摩太的最高荣誉称号。与“属神之人”提摩太相对比的,那些假教师就是“属世界之人”了,因为他们纷争,毁谤,贪婪(4-10)。由此,保罗在“道德”,“教义”,“经历”三方面向提摩太呼吁:


在“道德”方面要

· 追求“公义与敬虔”(6:11),逃避“邪恶与世俗”;

· 追求“信心与爱心”(6:11),逃避“怀疑与仇恨”;

· 追求“忍耐与温柔”(6:11),逃避“急躁与粗暴”;


打仗必须有进有退。保罗在这里用的“逃避“就像指挥战场上士兵战略性的撤退那样。要想打胜仗,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追“,什么时候”逃“,什么时候”打“。


“神的子民有责任坚定而有力地反对那些企图推翻基督的国度和削弱宗教利益的人的计划和行为……因此,如果我们看到任何基督的追随者,在面对来自神的敌人和他们自己敌人的最猛烈,不合理和邪恶的反对时,依然能够在这些试探中保持如羔羊般的谦卑,安静和温柔,以及如鸽子般的无害,爱心和甜美,我们就可以确信,这是真正的耶稣基督的好战士。“


在“教义”方面不要

· 回避异端,而是正面抵制批驳假教师。“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6:12),


有些时候,基督徒必须为正确的教义而战。这并不是说他们好战,而是有一场战斗要打,基督军队中每一个忠诚的士兵都必须战斗。正如加尔文所说,“基督呼召祂所有的仆人去争战”。“一个人应该热爱和平,但是,如果他不能全心全意地战斗,那么他就不会有和平“。


在“历练”方面要

· “持定永生”(6:12)


何为“永生”?主耶稣为此给出了明确的定义:“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翰福音17:3)。因此,它既是现在的拥有(参考提摩太前书1:16),也是未来的盼望(参考提摩太后书1:10)。


永生是神赐给所有来到祂面前,信靠耶稣基督并请求赦免其罪的人的免费礼物。整个过程“是圣灵的工作,祂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罪和痛苦,启迪我们的心灵认识基督,并更新我们的意志,祂劝导并使我们能够接受在福音中自由赐予我们的耶稣基督”。


像提摩太那样,我们基督徒虽然已经得到了永生,但保罗仍敦促提摩太(也是敦促我们基督徒)要抓住它,把握它,牢牢地抓住它,使它完全属于自己,享受它,活出它的意义。这就是为什么永生 “既是现在的拥有,也是将来的盼望”。


在我们这个相对主义的时代,把真理,良善和生命作为绝对的目标摆在我们面前是有必要的。它们也构成了一种健康的平衡。有些人追求真理,却忽略了圣洁。另一些人追求圣洁,却对真理缺乏相应的关注。还有一些人在追求宗教体验时,既无视教义,也无视伦理。神的子民则兼具这三者。


我们基督徒的一言一行都 “在叫万物生活的神面前”,同时也“在向本丢彼拉多作过那美好见证的基督耶稣面前”(6:13)(彼拉多本人并不具有特别的神学意义,但他确实具有历史意义。提他的名字是为了将耶稣基督的工作固定在人类历史的那个特定时间和地点上)。“基督在彼拉多面前所作的见证并非用许多言语,而是用实际行动,即祂自愿顺服于死亡……因为祂用自己的血和舍命的牺牲比任何言语更好地证实了祂的见证。”


我们要“直到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显现”的最终审判时刻“毫不玷污,无可指责”(6:14)。“每当我们的心动摇时,让我们立刻记得仰望基督的死,从中汲取力量。若抛弃这样一位为我们开路,引领我们前行的领袖,那我们将是多么的懦弱”。


保罗在这里再次(参考1:17)强调了神的主权能力的四个真理:

1. 神是无敌的,不受地上任何权力的干扰或影响。(6:15)

2. 神是永恒不朽的,不会因时间、死亡或衰败而改变。(6:16)

3. 神是不可接近的,罪人无法靠近祂;因为祂住在无法接近的光中。任何形式的黑暗,无论是虚假还是邪恶,都无法进入祂的同在。(6:16)

4. 神是无形的,人眼无法看见,因此也超越了人类的理解;因为没有人曾见过祂,也没有人能见到祂。(6:16)我们只能在神乐意启示自己的范围内认识祂。否则,祂完全超越我们的理解。


正是在神的同在中,并期待祂使基督的显现成就时,保罗向提摩太发出了郑重的嘱托。这时,保罗的思绪涵盖了创造(神是生命的赐予者,13a),历史(基督在本丢彼拉多面前的见证,13b)和终结(基督的显现,14)。直到今天,神的同在和基督的显现仍然是我们基督徒信守真道的重要动力。


5. 对富足信徒的劝勉(6:17-19)

保罗提醒那些富足的信徒,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无定的钱财,而要依靠那厚赐百物的神(6:17)。


他鼓励他们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他人,为永生积财(6:18-19)。


主题:富足的信徒要以谦卑和慷慨的心来使用财富,为神的国度积累永恒的财宝。


保罗在第六章中关于钱财对两类基督徒做出教导:

1. 那些想要发财的人 (6:9)

2. 那些今世富足的人(6:17)


对于“今世富足的”基督徒,保罗在列出他们的责任之前,先给出以下警告:

1. “不要自高”(6:17)。否则灾难会临在头上(参考以西结书28:5,申命记8:14):假优越感

2. “不要倚靠无定的钱财”(6:17)(参考马太福音6:19,箴言23:5):假安全感


因为财富通过这两点,会使我们忘记神,轻视邻舍。


关于“富足”的基督徒的责任,保罗呼吁他们要用物质上的富足来加添精神上的富足,要“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6:18)。这是神所喜悦的,因为神是富足的,然而祂让我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参考腓立比书4:19)。


神是慷慨的给与者,“祂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叫你们因祂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哥林多后书8:9),祂的子民也应该慷慨,这样也是“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预备将来”,“持定那真正的生命。” (6:19)


总之

· 针对物质主义(对物质财富的迷恋),保罗提出了简朴的生活方式;

· 针对禁欲主义(对物质秩序的否定),保罗提出了对神创造的感恩

· 针对贪婪(对更多财物的渴望),保罗提出了知足于我们已有的;

· 针对自私(为自己积累财富),保罗提出了效法神的慷慨


简朴,感恩,知足慷慨构成了基督徒健康生活的四大支柱。


6. 持守真道的警告与劝勉(6:20-21)

保罗最后提醒提摩太,要保守所被托付的,远避世俗的虚谈和假称为知识的东西(6:20)。

他指出,有些人因追随这些假知识而偏离了真道(6:21)。


主题:信徒必须坚持真理,避免被虚假的学说引诱离开正道。


在人类无止境地追求“新潮”的社会里,我们基督徒的任务是守住神托付给我们的福音真道(guard what has been entrusted to your care, 6:20)。


何为“托付的”(the deposit)?就是“交付给你的,不是由你投资而出的;是你所收到的,而不是你所创造的;不是出于你的智慧,而是出于你的学习;不是私人的臆断,而是公共的传承;是带到你面前的,而不是由你发出的。在这里,你不是创作者,而是守护者;不是领导者,而是跟随者。这就是守住所托付的”。


加尔文将保罗所警告的那些假教师的言论描述为“那些不满足于福音简单明了的人所发出的夸夸其谈和浮夸的冗词滥调,他们将福音变成了世俗的哲学。” 这就是说,耶稣基督的教会不是容纳人类传统,学术神学的术语或异端领袖臆测的场所。


“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1:15),“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 祂舍自己作万人的赎价”(2:5-6),“神在肉身显现,

被圣灵称义,被天使看见,被传于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荣耀里。”(3:16)。

保罗寄希望于提摩太(也是我们基督徒)来守护,包括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赎罪,救赎,复活,宣告和荣耀,这些宝贵的教义。


提摩太(包括我们基督徒)自己是无法成功地守护神所托付的。要打赢这美好的仗需要神的恩典(grace)。因此,保罗在书信的一开头就写道,“愿恩典,怜悯,平安从父神和我们的主基督耶稣临到你!”(1:2,中文标准译本)。同样的,保罗在书信的结尾祝福时再次写道,“愿恩典与你们同在!”(6:21,中文标准译本)


综合主题:神的荣耀与福音的彰显

提摩太前书第六章从多个角度强调了如何在个人生活,教会事奉和社会关系中活出福音的见证。无论是对财富的态度,对教义的忠诚,还是属灵品格的追求,这一章的核心在于引导信徒和教会反映出神的荣耀,并为福音的传播打下坚实的属灵基础。


应用与提醒:


· 敬虔与知足:追求属灵价值胜过物质财富。

· 忠于真理:坚守信仰核心,远避假教导和世俗争论。

· 以爱心管理财富:行善积财,为永恒而活。

· 活出福音的生命:在个人,教会和社会中彰显神的荣耀。


提摩太前书第六章是对信徒和教会的一次全方位劝勉,提醒我们在各种挑战和试探中,始终以福音为中心,荣耀神的名。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