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John Chapter 19
约翰福音第十九章

思考题问答,供查经小组参考

John Chapter 19
约翰福音第十九章

十二  在约翰福音第18章38节到第19章16节的记载中,可以看出犹太领袖们极力要求处死耶稣的决心。请根据相关经文(参考太26:63-65,路23:1、5,约5:18,19:7),他们这样做的主要动机是什么?


参考答案:

  • 太26:63-65:经文描述,耶稣被大祭司问话时承认自己是神的儿子,这被犹太教法理解为亵渎神。犹太领袖们想谋杀耶稣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耶稣的言行是对犹太宗教法律的严重亵渎。

  • 路23:1、5:经文中,犹太领袖们指控耶稣煽动民众反抗罗马政权,声称自己是基督、是王。因为说自己是“神的儿子“并没有冒犯罗马的法律,犹太领袖只有捏造这个假罪名,才能利用罗马法律把耶稣处死。

  • 约5:18:经文描述,耶稣不仅违反了安息日的规定,而且称神为自己的父亲,使自己等同于神。犹太领袖认为这是对犹太教教义的根本挑战。

  • 约19:7:犹太领袖们根据自己的律法,认为耶稣应当死,因为他自称为神的儿子。这强调了他们想要处死耶稣的宗教理由,他们认为耶稣的言论和行为对犹太教法构成了直接的威胁。


十三、V.8中提到彼拉多感到恐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V.11中,耶稣对彼拉多的回答具有怎样的深层含义?从这些经文中,我们如何理解整个耶稣被捕、审判、至被钉十字架过程中的主导力量和掌控者是谁?


参考答案:

  • 约19:8:彼拉多感到恐惧是因为他听耶稣自称是神的儿子。这使彼拉多感到困扰,因罗马文化中,神与人之间的关系被视为神秘重要,这导致彼拉多担心自己的判决会触怒神灵。

  • 约19:11:耶稣对彼拉多说:“若不是从上头赐给你的,你就毫无权柄办我。”      这句话意味着,尽管彼拉多在职位上有权判决耶稣,但他的权力源自神。耶稣的这番话暗示了即使在被捕和审判的过程中,真正的控制和主导力量仍然在于神,而非世俗权力。

  • 整个事件的主导和掌权:耶稣的被捕、受审、至被钉十字架的整个过程,虽然表面上看是由犹太教领袖和罗马政府主导,但这一切实际上都在神的主权和计划之下进行的。耶稣的受难是神救赎计划的一部分,而非仅仅是人类政治和宗教冲突的结果。


十四、在这一连串的事件中,彼拉多多少次声明了‘他找不到耶稣有任何罪行’?从哪些经文可以看出彼拉多其实有意释放耶稣?尽管如此,他最终还是将耶稣按犹太人的意愿,执行了钉十字架的判决。他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通过整个审判过程,你认为彼拉多是怎样一个角色(参考太27:15-26,可15:6-15)?


参考答案:

  • 彼拉多声明耶稣无罪:约翰福音中,彼拉多三次称他未发现耶稣有罪。这反映了他对耶稣罪行的怀疑或不确定。

  • 彼拉多有意释放耶稣:彼拉多多次试图释放耶稣,包括他向犹太人提出释放耶稣作为逾越节的习俗。这表明彼拉多认为耶稣是无辜的,或至少不应该被处死。

  • 彼拉多为何将耶稣交给犹太人:尽管彼拉多没有发现耶稣有罪,但由于犹太人民的压力和威胁,以及对自己政治地位的担忧,彼拉多最终屈服于民意,将耶稣交给他们,执行了钉十字架的判决。见太27:15-26和可15:6-15。

  • 彼拉多的角色:彼拉多是一个在道德和政治压力之间挣扎的人。他试图保持公正,但更顾及自己的政治利益,最终做了保护自己利益的选择,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


反思和应用:耶稣被钉十字架的事件中,你如何看待不同角色的责任?是否认为犹大、彼拉多、代表犹太宗教领袖的该亚法、失控的人群、全人类的罪恶,或者是我们每个人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对于耶稣的受难,你认为自己在这个历史事件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参考答案:

  • 犹大的责任:犹大出卖耶稣是导致耶稣被捕的直接原因。然而,犹大的行为在基督教传统中通常被视为预定的一部分,是神救赎计划的一环。

  • 彼拉多的责任:作为罗马的官员,彼拉多有权释放耶稣,但他最终选择了迎合群众和宗教领袖的意愿。他的决策反映了个人利益的考虑超过了正义。

  • 该亚法和犹太宗教领袖的责任:犹太宗教领袖,特别是该亚法,因其对耶稣的强烈反对和要求处死耶稣的态度,承担了重要的责任。他们的动机常被解释为害怕失去权力和对耶稣教义的不认同。

  • 失控的人群的责任:群众在耶稣的审判中起了关键作用,他们的呼声促使了彼拉多作出判决。这反映了群体心理和社会压力的影响。

  • 全人类的罪恶:在基督教理解中,耶稣的受难是为了赎罪,因此全人类的罪在某种意义上是导致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原因。

  • 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从基督教的角度看,每个人都承担着罪的责任,因此在耶稣受难的事件中,每个信徒都被视为在某种程度上有责任。

  • 个人角色的反思:这是一个主观的问题,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信仰和理解来决定自己在耶稣受难事件中的角色。


在约翰福音第19章17-27节描述的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场景中,

一、耶稣被钉在哪个地方?与他一同被钉的有哪些人?这些与耶稣同被钉十字架的犯人对他有怎样不同的态度和反应?根据他们的不同反应,他们的命运是否有所区别(参考路23:39-43)?


参考答案:

  • 十字架地点: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地方是各各他,位于耶路撒冷城外。

  • 与耶稣同被钉的人:耶稣与两犯人同钉,约翰福音未详述,其他福音书有提。

  • 两个犯人的不同反应:路23:39-43记载,一人嘲讽耶稣,挑战他救自己和他们。另一人则表现出对耶稣的尊重,请求耶稣记念他。

  • 两个犯人的不同结局:嘲讽耶稣的犯人没有特别的记载或应许,而另一位犯人则被耶稣应许“今日你将与我同在乐园中”,显示出他因对耶稣的信任而得到了救赎。这反映了信仰和悔改的重要。


二、悬挂在十字架上的标牌上写了什么?这个标牌使用了哪些语言?为何采用多种语言?这个标牌反映了耶稣被指控的罪名是什么?为什么犹太祭司长要求修改这个标牌的内容,而彼拉多为什么拒绝修改?从这个细节中我们能看出上帝在事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参考答案:

  • 十字架标牌:写着“耶稣,拿撒勒人,犹太人的王”。

  • 语言:希伯来语、拉丁语和希腊语。

  • 采用多种语言的目的:目的是为了让耶路撒冷的多元文化居民都能理解。希伯来语是犹太人的语言,拉丁语是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希腊语是当时通行的国际语言。

  • 罪名:指控耶稣自称“犹太人的王”,罗马视为挑战政权。

  • 犹太祭司长的要求和彼拉多的拒绝:祭司长不认耶稣为王,要求更改,彼拉多拒绝,可能要明确耶稣被处死的理由,或是真理显现。

  • 上帝的作为:从基督教的角度看,这个标牌虽然是人类政治和宗教冲突的产物,但也被视为是上帝计划的一部分,预示着耶稣为“万民之王”。


三、‘犹太人的王’和‘王’这两个词语共出现了多少次?这些称谓对于当时的不同群体有着怎样的含义和影响?考虑到‘人的恶意可以被用来实现神的旨意’这一观点,你如何理解这些称谓的出现和它们的意义?


参考答案:

  • ‘犹太人的王’和‘王’的出现次数:在约翰福音的第18章和第19章中,
        ‘犹太人的王’出现了6次:18:33,39;19:3,19,21(两次);
        ‘王’出现了6次: 18:37(两次),19:12,14,15      (两次)。

  • 不同群体对称谓的理解:罗马政府视"犹太人的王"为政敌挑战权威;犹太宗教领袖认为亵渎神,他们否认耶稣为弥赛亚;耶稣追随者及部分犹太民众视为救赎、希望的象征。

  • 从‘人的恶意成就神的目的’的角度理解:在基督教信仰中,耶稣的受难被视为是神救赎计划的一部分。尽管‘犹太人的王’这一称谓在当时可能被用作贬低或嘲讽耶稣,但从更广阔的宗教视角来看,这个称谓反映了耶稣作为神子和救世主的身份。这表明,即使是人类的恶意和误解,也成为了实现神更大计划和目的的一部分。


四、V.23-24中士兵的举动是如何实现了圣经的预言?请参考诗篇22:18。在耶稣受难的整个事件中,有哪些经文提及了‘为了应验圣经上的话’(约19:24、29、36、37)?这种提及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 士兵的举动:在约19:23-24中,士兵的行为应验了诗篇22:18中的预言:“他们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拈阄。”这一行为在圣经中被视为对耶稣受难的具体预言。

  • 提及‘为了应验圣经上的话’的经文:在约19章中,除了19:24提到的士兵分裂衣服的行为外,还有几处经文提到了‘为了应验圣经上的话’。这包括了19:29(给耶稣醋喝),19:36(耶稣的腿未被打断),和19:37(“仰望自己所扎的人”)。这些行为和事件都被视为应验了旧约中关于弥赛亚受难的预言。

  • 这种提及的深层含义:强调了耶稣受难与旧约圣经预言之间的紧密联系。耶稣的受难不是偶然的,而是神既定计划,即耶稣是应许中的救世主。它加深了信徒对耶稣受难意义的认识,强调了神的既定计划在神救赎历史中的中心地位。


五、V.25中指出,有哪些女性始终站在耶稣的身边,展现了对他的忠诚?在耶稣的最后时刻,他是如何为自己的亲生母亲做出安排的?


参考答案:

  • 始终站在耶稣身边的女性:站在耶稣十字架旁的女性包括他的母亲马利亚,他母亲的姊妹、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和抹大拉的马利亚。

  • 耶稣为母亲的安排:在耶稣临终前,他看见自己的母亲和所爱的门徒站在旁边,便对母亲说:“女人,看,这是你的儿子!”然后又对门徒说:“看,这是你的母亲!”从那时起,这位门徒就接她到自己家里去了。这体现了耶稣对母亲的关爱和责任感,即使在临终之际,他还在关心母亲的未来福祉。这也反映了耶稣对家庭责任和关系的重视。


反思和应用耶稣十字架上的告示牌使用了三种语言,这是否意味着被称为‘犹太人的王’的耶稣实际上是全人类的君王?这位身居高位却选择谦卑到死的君王,为我们承受了羞辱和苦难。在世人对他的不同看法中,我个人是否真正将他视为我的君王?


参考答案:


  • 耶稣十字架上的告示牌用三种语言写成,这不仅反映了当地的多元文化,也象征着耶稣的影响超越犹太人,触及所有民族和文化。这反应在耶稣的教导和基督教传播的历史中。在基督教信仰视耶稣的受难为全人类的救赎,他的自我牺牲是对人类罪恶的赎罪。

  • 因此,这个问题鼓励个人深入思考耶稣在个人信仰中的意义,他不仅是历史人物,而是精神和信仰的核心。对于信徒来说,这涉及到个人如何在生活中体现对耶稣教导的理解和跟随,以及如何将耶稣的教导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决策中。


六、V.28-30中记载耶稣在临终前说了哪两句关键的话?这些话是如何实现了圣经预言的?耶稣说出‘成了’这句话,其深层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 耶稣临终前的两句话:在约19:28-30中,耶稣临终前说了两句关键的话。首先,他说“我渴了”,然后在被给予醋之后,他说“成了”。

  • 实现圣经预言:他说“我渴了”应验了诗篇69:21中的预言:“我渴了,他们拿醋给我喝”

  • “成了”的深层含义:耶稣说“成了”这句话,意味着他在地上的使命已经完成。这不仅指他的生命即将结束,更重要的是,他完成了神给他的任务,即通过他的死为人类赎罪。这句话标志着耶稣救赎工作的完成,是基督教信仰中对耶稣牺牲的核心理解。


七、耶稣在十字架上都说出了哪些重要的话语?请参考太27:46,可15:34,路23:34、43、46,约19:26-27、28、30。这些话语各自承载了什么特殊的意义?


参考答案:

  1. 耶稣在十字架上的话语

  • 太27:46       & 可15:34:耶稣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这反映了耶稣在受难时感到被神遗弃的的极大痛苦。

  • 路23:34:耶稣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显示了耶稣对加害者的宽恕。

  • 路23:43:耶稣对旁边的罪犯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这表明了耶稣对信仰和悔改的回应。

  • 路23:46:耶稣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这表达了耶稣对神完全的信任和顺服。

  • 约19:26-27:耶稣看见母亲和所爱的门徒,对他们说,“女人,看,这是你的儿子!”和“看,这是你的母亲!”表明了耶稣对家庭责任和关系的重视。

  • 约19:28:耶稣说,“我渴了”,指出了他在身体上的苦难。

  • 约19:30:耶稣说,“成了”,表明他完成了神给他的救赎任务。

  1. 特殊意义

  • 这些话语反映了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从深切的痛苦到对宽恕、关怀、信仰和顺服的体现。

  • 耶稣的这些言论被基督教信仰视为他救赎使命的核心部分,体现了他的慈悲、爱、忍耐和对神旨意的完全顺服。

  • 它们还展现了耶稣人性和神性的完美结合,通过他的受难和牺牲为人类赎罪。


八、在分析诗篇22:1-21的内容时,这段经文中有哪些具体的描述或象征与耶稣在十字架上遭受的苦难相符合?


参考答案:


诗篇22:1-21与耶稣受难的相符之处

  • 诗篇22章开头的话“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在新约中被耶稣在十字架上引用(太27:46)。

  • 诗篇22:7-8中提到被嘲笑和讥讽的情景,与耶稣在十字架上受到的嘲弄相呼应(太27:39-43)。

  • 诗篇22:16描述了“犬类围着我,恶党环绕我;他们扎了我的手,我的脚。”, 这预言了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情形(约20:25)。

  • 诗篇22:18中提到“他们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拈阄。”,这直接预言了耶稣被处决时士兵对他衣服的行为(约19:23-24)。


九、关于约19:31-34的记载,当时的犹太领导人向彼拉多提出了怎样的要求,他们的动机是什么,以及最终发生了什么情况?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个士兵做出了什么行为,这些事件是如何体现圣经预言的实现的?


参考答案:

  • 犹太领导人的要求和动机:犹太人领袖要求彼拉多将耶稣和与他同处刑的两个人的腿打断,并将他们的尸体移走。是要加速受刑者的死亡,他们不希望尸体在安息日留在十字架上,以免亵渎这一圣日。

  • 士兵的行为和圣经预言的实现:经文记载了一名士兵用枪刺透了耶稣的肋旁,随即流出血和水。这两件事情的发生应验了圣经中的预言。

  • 第一,耶稣的腿没有被打断,这应验了《出埃及记》12:46和《民数记》9:12中关于逾越节羔羊骨头不得折断的律法。

  • 第二,士兵刺透耶稣的肋旁,应验了《撒迦利亚书》12:10中的预言。


十、在约19:33-35中,作者明确提到耶稣死亡的场景被目击者亲自见证。这样的叙述对于整个事件的记载和传播,作者可能有什么特别的意图或目的?


参考答案:

  • 确立历史事实真实性:通过提到亲眼目睹的见证人,来强调耶稣死这一事件的历史真实性。帮助读者相信,所记载的不是一个传说,而是确实发生过的历史事件。

  • 加强信仰可信度:基督教信仰的核心部分是耶稣的死和复活。有目击者见证耶稣的死亡,加强了这一事件作为信仰基石的可信度。信徒可以更坚定地相信耶稣的牺牲和救赎。

  • 履行旧约预言:在旧约中有预言指出弥赛亚的受难将会有见证(亚12:10)。有见证人符合旧约的预言,强化了耶稣作为弥赛亚的身份。

  • 传递亲历者证言:经文中多次提到“所爱的门徒”,这暗示作者本人或其亲近的人亲眼目睹了耶稣的受难。通过传递这些亲历者的证言,提高福音传播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十一、在耶稣呼出最后一口气的时刻,四周发生了哪些非凡的现象?请根据以下经文进行观察:太27:51-53,路23:45,可15:37-39。这些现象传递了怎样的信息或意义?


参考答案:

  1. 太27:51-53

  • 圣殿里的幔子从上到下裂为两半:这象征着通过耶稣的牺牲,上帝与人类之间的隔阂被消除。

  • 地震和岩石崩裂:可能象征着耶稣死亡的重大意义,和它对宇宙秩序的影响。

  • 圣徒复活并进入圣城显现:显示了耶稣的死和复活对人类生命的重大影响,预示着死亡被战胜和永生的希望。

  1. 路23:45

  • “日头变黑了;”       日光消失:可能象征着耶稣(被称为世界的光)的死亡带来的精神和宗教上的黑暗。

  1. 可15:37-39

  • 百夫长说:“这人真是 神的儿子!”  表明即使是非犹太人也能认出耶稣的神性。

共同信息:耶稣的死亡不仅是一个历史事件,它更具有深远的宗教和神学意义。它标志着新约与上帝关系的开始,预示着罪恶得赦免和永生的希望。这些事件强调了耶稣死的非凡重要性,是上帝对人类的爱和救赎计划的一部分。


十二、在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并最终死亡的整个事件中,约翰福音中有哪些部分明确提到了“为了应验经上的话”?这样的重复强调,作者意在传达什么核心信息或主题?


参考答案:


在约翰福音19:28-37中,作者多次提到“为了应验经上的话”:

  • 耶稣说“我渴了”:19:28中,耶稣说“我渴了”,应验了《诗篇》69:21。

  • 不打碎耶稣的腿:19:36中,士兵没有打碎耶稣的腿,应验了《出埃及记》12:46和《民数记》9:12关于逾越节羔羊骨头不得折断的律法。

  • 士兵刺耶稣的肋旁:19:37中,提到士兵刺耶稣的肋旁,应验了《撒迦利亚书》12:10的预言。

作者在约翰福音中反复强调“为了应验经上的话”,要想传达的信息是耶稣的受难和死亡不是偶然事件,而是上帝救赎计划的一部分,预先在旧约圣经中被预言。强调了耶稣作为弥赛亚的身份,他的牺牲是上帝既定计划的履行,表明耶稣的死亡是救赎之路的核心。


十三、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如何体现了他作为新约中的逾越节羔羊(参考出12:1-28,约1:29,6:51-58,林前5:7,约一1:7,来9:12、15、25-26,10:19-20)?这一象征性的牺牲对于当代基督徒的信仰和生活有何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 与旧约逾越节羔羊的联系:旧约中,逾越节羔羊的血被涂在门框上,以保护以色列人免受灾祸(出12:1-28)。在新约中,耶稣被比喻为“上帝的羔羊”,他的血象征着罪的赦免和从死亡中的拯救(约1:29)。

  • 耶稣的牺牲和属灵的生命:在约翰福音6:51-58中,耶稣谈到他的肉和血是真正的食物和饮料,象征着通过他的牺牲,信徒获得永恒的属灵生命。

  • 新约中的赦罪和新生:林前5:7、约一1:7、来9:12、15、25-26、10:19-20等经文中,耶稣的牺牲被视为新约的基础,为信徒带来罪的赦免和与上帝的和好。

对于当代基督徒而言,耶稣作为逾越节羔羊的象征性牺牲具有深远的意义:

  • 它是他们信仰的核心,表明上帝通过耶稣的牺牲为世人的罪提供了赎罪的途径。

  • 耶稣的牺牲鼓励信徒效仿他的榜样,活出仁爱、牺牲和服侍他人的生活。

  • 这也象征着信徒从旧生活向新生活的转变,从罪和死亡中得到解放,走向属灵的更新和永恒的生命。


反思和应用: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为我们的罪提供了赎罪之道,让我们得以自由地接近上帝。请分享耶稣的这一牺牲在你个人信仰中的意义是什么?你心中最珍爱的关于十字架主题的赞美诗是哪一首?


答案会因个人信仰和经历的不同而异,可能的回应:

  • 耶稣牺牲的个人意义:对一个基督徒来说意味着得到了罪的赦免,心灵安慰和与上帝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以及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力量来源。

  • 最珍爱的十字架赞美诗:心中最珍爱的赞美诗可能各不相同。经典的赞美诗如“奇异恩典”      ,或现代的敬拜歌曲。


十四、在耶稣的安葬过程中,有哪两位人物扮演了关键角色?是谁负责将耶稣的遗体从十字架上取下?约翰福音是如何描述亚利马太的约瑟的(请参考可15:43,路23:51,太27:57)?


参考答案:

  • 参与安葬耶稣的两位关键人物:两位关键人物是亚利马太的约瑟和尼哥底母。这两人都是犹太教的法利赛人,同时也是耶稣的秘密追随者。

  • 负责取下耶稣遗体的人物:根据经文记载,是亚利马太的约瑟向彼拉多请求耶稣的遗体,并负责将其从十字架上取下。

  • 亚利马太的约瑟的描述

  • 在马可福音15:43中,亚利马太的约瑟被描述为一位“尊贵的议士”,并且他“也是等候神国的”。

  • 在路加福音23:51中,提到约瑟“众人所谋所为,他并没有附从。”, 表明他虽然是法利赛人和犹太议会的成员,但并不支持对耶稣的审判和处决。

  • 在马太福音27:57中,他被称为“财主”,这表明他有足够的资源和社会地位来为耶稣提供适当的安葬。

这些描述显示,亚利马太的约瑟不仅在社会和宗教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而且他对耶稣的教导和事工有着深刻的尊重和信仰。


十五、在耶稣被安葬的过程中,尼哥底母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他参与安葬耶稣可能会面临什么样的风险和后果?结合约3:1-4,你觉得尼哥底母自从初次见耶稣以来有哪些变化?尼哥底母和亚利马太的约瑟在信仰上有哪些相似之处?


参考答案:

  • 尼哥底母的角色:尼哥底母与亚利马太的约瑟一起出现,他带来了约一百斤的没药和沉香,用以准备耶稣的遗体。尼哥底母的这一行动显示了他对耶稣的敬意和爱。

  • 可能面临的风险和后果:尼哥底母是犹太教的法利赛人,一个宗教领袖。他公开参与耶稣的安葬可能会使他面临社会排斥或宗教迫害。

  • 尼哥底母的变化:在约3:1-4中,尼哥底母最初是夜里秘密地来见耶稣。然而,在耶稣被钉十字架后,尼哥底母公开地参与耶稣的安葬,这表明他的信仰有了显著的增长和转变,从隐秘的追随者变成了勇敢的表达自己信仰的人。

  • 尼哥底母和亚利马太的约瑟的相似之处:尼哥底母和亚利马太的约瑟都是犹太教的领袖,在社会和宗教方面都有很高的地位。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尽管面临可能的风险和后果,他们都公开表达了对耶稣的敬意和信仰。这显示了他们在信仰上的成长和勇气。


十六、在约19:41中,提及耶稣被安葬在一个从未有人使用过的新墓穴中,这样的描述暗示了作者的什么特别意图?根据路23:55,有哪些人亲眼见证了耶稣的安葬过程?


参考答案:

  • 新墓穴的特别意图:经文中提到耶稣被安葬在一个从未有人使用过的新墓穴,这可能有几层含义:

  • 强调耶稣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 避免与旧约中不洁净的联系。

  • 预示耶稣复活的奇迹。

  • 见证耶稣安葬的人:包括跟随耶稣来到耶路撒冷的一些妇女。这些妇女中可能包括抹大拉的马利亚和其他妇女,她们既观看了耶稣的安葬,也注意到安葬的位置,这为后来她们准备香料和膏油来膏抹耶稣的身体提供了背景。


反思和应用:在你的信仰生活中,是否有过像约瑟和尼哥底母一样,初期保持低调或隐秘的时刻?回想耶稣在十字架上所表现的无私爱,这是否鼓励你更加坚定地在公共场合表达你的信仰和见证耶稣的爱?


答案因个人信仰不同而异,主要包括:

  • 信徒可能分享信仰成长,从隐秘到勇敢公开表达,包括内心挣扎、信仰加深和对耶稣教导的深入理解。

  • 耶稣的爱激发信徒勇敢见证,帮助克服恐惧,鼓励在各场合更自信、积极分享信仰和耶稣的影响。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