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John Chapter 21
约翰福音第二十一章

思考题问答,供查经小组参考

John Chapter 21
约翰福音第二十一章

约翰福音21:1-14 描述了复活后的耶稣在加利利海边向门徒显现的情景。



一、耶稣是在哪个地点向门徒显现?这是耶稣复活后第几次向门徒显现?哪些门徒在这次显现时的现场?


参考答案:


耶稣是在哪个地点向门徒显现? 

耶稣在加利利海边向门徒显现(约21:1)。


这是耶稣复活后第几次向门徒显现? 

根据约翰福音的记载,这是耶稣复活后第三次向门徒显现。耶稣复活后的第一次显现是在复活的那一天,向十个门徒显现(没有多马);第二次显现是在复活后的第八天,向十一个门徒显现(有多马)。


哪些门徒在这次显现时出现了? 

在这次显现时,彼得、多马(称为低土马)、加利利的迦拿人拿但业、西庇太的两个儿子,以及另外两个门徒(没有具体提名)在场(约21:2)。


二、为什么门徒会回到加利利(参考可14:28,16:7)?当耶稣出现时,门徒们正在做什么?这一行为的意义是什么?为何门徒最初没能认出耶稣(参考约20:6,林前15:35,路24:16)?


参考答案:


为什么门徒会回到加利利? 

门徒回到加利利可能是因为耶稣曾预言他复活后会在加利利见他们(可14:28,16:7)。这显示了耶稣要门徒回到他们开始的地方,也可能是让他们重新获得指引和使命感。


当耶稣出现时,门徒们正在做什么?这一行为的意义是什么? 

耶稣出现时,门徒们正在从夜间捕鱼回来,但未捕获任何鱼(约21:3)。这个行为可能象征着门徒在耶稣离开后的失落和方向感的丧失。他们回到了自己的老本行,这可能象征着他们在不确定如何继续前进时回归到熟悉的生活方式。


为何门徒最初没能认出耶稣?

门徒最初未能认出耶稣可能有几个原因。


首先,复活后的耶稣可能在外观上有所变化(约20:6)。


其次,门徒回来的时间是“天将亮”(约21:4),所以还是黑天,光线较差,看不清多远。


另外,像路加福音24:16所描述的,有时上帝会暂时阻止人们认出耶稣,以便在恰当的时刻揭示更深的真理和启示。


三、耶稣向门徒提出了什么指示?他们遵从指示后发生了什么?是谁首先认出了耶稣?彼得对这一情况作出了怎样的反应?从这一事件中,你能观察到不同门徒之间的个性特点吗?


参考答案:


耶稣向门徒提出了什么指示? 

耶稣指示门徒把网撒在船的右边(约21:6)。他们遵从了指示。


他们遵从指示后发生了什么? 

门徒们遵从耶稣的指示后,捕捉到了大量的鱼,以至于他们几乎无法拉起网来。


是谁首先认出了耶稣? 

是“耶稣所爱的那门徒”(通常被认为是约翰)首先认出耶稣,他对彼得说:“是主!”(约21:7)。


彼得对这一情况作出了怎样的反应? 

当彼得听说是主后,他立即穿上衣服(因为他赤身),跳入海中,游到岸上去见耶稣。他是一个有热情和勇敢的人,他非常爱耶稣,也非常渴望见到耶稣,他不顾一切地想要接近耶稣,他是耶稣最忠心的门徒之一。


从这一事件中,你能观察到不同门徒之间的个性特点吗? 

从这一事件中可以观察到不同门徒的个性特点。约翰似乎更敏感和洞察力强,是他首先认出耶稣。彼得则更为冲动和热情,听到是主后,他立刻行动,不顾一切地游向耶稣。这体现了他对耶稣深厚的爱和忠诚。


四、在约21:12中,门徒虽然没有直接问耶稣是谁,却知道他是主。这是否表明门徒们已经完全理解并适应了复活后的耶稣?门徒们的完全转变是从何时开始的?参考使徒行传第二章。


参考答案:


在约21:12中,门徒虽然没有直接问耶稣是谁,却知道他是主。这是否表明门徒们已经完全理解并适应了复活后的耶稣? 

约21:12中的描述显示,虽然门徒们认出了耶稣,但他们对复活后的耶稣还没有完全理解和适应。他们的行为反映了一种敬畏和不确定性的混合,这表明他们对耶稣的复活和他新的存在状态仍在适应和理解过程中。


门徒们的完全转变是从何时开始的? 

门徒们的完全转变是从使徒行传第二章所描述的五旬节事件开始的。在这一事件中,圣灵降临到门徒们身上,赋予了他们传讲福音的力量和勇气,以及更深刻的理解和洞察力。这标志着他们从疑惑和不确定性到信仰和使命感的彻底转变。


门徒们的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性的事件。他们在跟随耶稣的三年半中,经历了许多的教导和试炼,也看见了许多的神迹和奇事,但他们并没有完全领悟耶稣的身份和使命,甚至在耶稣被钉十字架前,他们还在争论谁是最大的。直到耶稣复活后,他们才开始明白耶稣的话和行为的意义,而在圣灵降临后,他们才真正得到了力量和智慧,成为了主的忠心仆人和使者。


五、参考路5:1-11,耶稣在其公开事工初期曾在加利利湖边呼召门徒。如今复活后的耶稣再次在同一地点显现。从这个角度思考,这次显现的神迹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参考可1:17。


参考答案:


耶稣复活后再次在加利利湖边显现的神迹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耶稣复活后在加利利湖边再次向门徒显现,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这不仅是对门徒最初被召唤的地方的回归(路5:1-11),而且也是对他们事工和使命的重新确认。耶稣在加利利湖边呼召门徒时,曾对他们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可1:17)这是耶稣对门徒的第一个应许,也是他对他们的使命。复活后的耶稣再次在同一地点显现,让门徒们再次经历了一次大的捕鱼收获的神迹,就像他们第一次遇见他时一样。这是耶稣对他们的回顾,提醒他们他对他们的应许和使命没有改变,他仍然要他们成为得人的渔夫。


这次显现的神迹有更新的意义。

耶稣在加利利湖边呼召门徒时,他们都是普通的渔夫,没有什么特别的资格或能力。复活后的耶稣再次在同一地点显现,他们已经成为了他的门徒,经历了他的教导和试炼,也看见了他的死与复活。这是耶稣对他们的更新,让他们知道他已经赐给他们新的生命和恩典,他要他们用新的眼光和心态来跟随他,不再只是渔夫,而是他的见证人。


这次显现的神迹有预示的意义。

耶稣在加利利湖边呼召门徒时,他们还不知道他的身份和使命,也不知道他要为他们的罪而死,也要从死里复活。复活后的耶稣再次在同一地点显现,他们已经明白了他是神的儿子,是弥赛亚,是救主。这是耶稣对他们的预示,让他们知道他还有更大的计划和旨意,他要他们等候圣灵的降临,然后去普天下传扬福音,直到他再来。


反思与应用:约翰的属灵敏锐度使他能够迅速识别出耶稣。我们如何能在日常生活中辨认出上帝的工作呢?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这种属灵的敏感度?复活后的耶稣还是关心门徒的肉体需要。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门徒,你会有什么感受?


参考答案:


我们如何能在日常生活中辨认出上帝的工作呢? 

要在日常生活中辨认出上帝的工作,首先需要培养对圣经的深入理解和对上帝话语的敏感。通过经常的祷告、思想神的话语和学习圣经,可以增强对上帝在我们生活中微妙行动的洞察力。同时,保持开放和敏感的心态,注意生活中的各种迹象和指引,也有助于辨认出上帝的工作。


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这种属灵的敏感度? 

培养属灵的敏感度需要时间和练习。这包括定期的祷告,深入的圣经研读,以及在生活中实践圣经的教导。参与教会活动和小组学习也有助于增进对上帝工作的理解。此外,倾听他人的见证和经历,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识别上帝在个人生活和他人生活中的行动。


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门徒,你会有什么感受? 

(个人感受)如果我是当时的一位门徒,我会有惊讶,喜悦,感动,敬畏,爱慕,跟随的感受。


惊讶,是因为我没有想到,复活后的耶稣会再次来到我所在的地方,向我显现。

喜悦,是因为我看见了我所爱的主,他没有抛弃我,他还活着。

感动,是因为耶稣还是关心我的肉体需要,他为我预备了早餐,和我一起吃饭。

敬畏,是因为我知道耶稣是神的儿子,他有无限的权柄和荣耀,他能行一切的神迹。

爱慕,是因为我渴望和耶稣更加亲近,更加像他,更加服事他。

跟随,是因为我愿意听从耶稣的呼召,不再只是渔夫,而是得人的渔夫。


六、在约21:15中,耶稣问彼得:“你比这些更爱我吗?”这个问题的含义是什么?你认为耶稣为何会向彼得提出这个问题(参考约13:37)?


参考答案:


这个问题的含义是什么?

耶稣问彼得“你比这些更爱我吗?”的问题可能有二层含义


一是,耶稣要彼得比较自己与其他门徒的爱心,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像自己所说的那样,比其他人更爱耶稣。


二是,耶稣要彼得选择自己与其他事物的爱情,看看自己是否真的愿意为了耶稣,放弃一切,跟随他。这里的“这些”,既可以指其他门徒,也可以指渔船、鱼网、鱼等。

这是对彼得忠诚和爱的一次测试,考验他对耶稣的奉献和承诺的深度。


你认为耶稣为何会向彼得提出这个问题? 

耶稣可能会问这个问题,因为彼得在耶稣被捕时曾三次否认认识他(参考约13:37),这个问题可以看作是给彼得一个赎罪和重申他对耶稣忠诚的机会。通过这个问题,耶稣不仅在恢复彼得的自信和使命,也在重建彼得对耶稣的爱和忠诚。这也是耶稣重申彼得作为领袖和牧者角色的一个重要步骤。


七、耶稣为何要连续三次询问彼得“你爱我吗?”这样做的可能原因是什么(参考约翰福音13:38,18:17、25、27)?彼得是怎样回答耶稣的?耶稣连续三次委托给彼得的任务是什么?彼得是否履行了耶稣的这些指示(参考彼前5:1-4)?


参考答案:


耶稣为何要连续三次询问彼得“你爱我吗?”这样做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这样做的可能原因有两个。


一是,耶稣要对应彼得三次不认主的罪,让他有机会三次承认主,以示他的悔改和爱心。


二是,耶稣要区分彼得对主的爱的程度和品质,让他明白爱主的真正含义和要求。因为在原文中,耶稣前两次问彼得的“爱”是ἀγαπάω(agapao),意思是无条件的、神圣的、完美的爱,而彼得回答的“爱”是φιλέω(phileo),意思是有条件的、人间的、友情的爱。直到第三次,耶稣才用了和彼得一样的“爱”(phileo),让彼得感到忧愁,也让他知道主对他的爱是超越他所能给的。


彼得是怎样回答耶稣的? 

彼得每次都回答耶稣说:“主啊,你知道我爱你。”(约21:15-17)彼得的回答表明他对主的爱是真实的,但也是有限的,他没有自夸或自信,而是承认主的全知和全能,他知道主能看透他的心。


耶稣连续三次委托给彼得的任务是什么? 

耶稣连续三次委托彼得的任务是“牧养我的羊”、“看顾我的羊”和“喂养我的羊”。耶稣的委托表明他对彼得的信任和重用,他要彼得牧养主的教会,照顾主的信徒,传扬主的福音,完成主的使命。


彼得是否履行了耶稣的这些指示? 

根据彼前5:1-4,彼得确实履行了耶稣的这些指示。在这段经文中,彼得呼吁教会的长老作为牧者来看顾上帝的羊群,这表明彼得认真地承担了耶稣所托付给他的责任,成为教会领袖和牧者。


八、在约21:18中,耶稣是如何预言彼得未来的?接着,耶稣对彼得提出了什么样的挑战和呼召?


参考答案:


在约21:18中,耶稣是如何预言彼得未来的? 

耶稣预言彼得在年老时,他将失去自由,被人带到他不愿意去的地方,暗示了彼得将会遭受逮捕和最终为主殉道。这个预言表明彼得将会为了信仰和跟随耶稣的道路而经历苦难。根据古代的历史记载,彼得后来在罗马被十字架,他认为自己不配像主一样死,就求人把他倒挂着钉死。


接着,耶稣对彼得提出了什么样的挑战和呼召?

紧接着这个预言,耶稣对彼得提出了挑战和呼召,即“跟从我”。这是耶稣对彼得提出的挑战和呼召,意思是彼得要效法主的榜样,忠心地服事主,勇敢地为主作见证,甘心地为主舍命,直到主再来。这也是耶稣对所有信徒的挑战和呼召,我们都要跟从主,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试炼,都要坚持信仰,忠于使命,荣耀主的名。


反思与应用:从耶稣与彼得的对话中,你觉得彼得的心灵是否得到了恢复和治愈?曾经经历失败的彼得被耶稣完全接纳和委以重任,这对你有什么启示?耶稣今天也在向我们提出相同的问题:“你爱我吗?来跟随我!”在阅读约翰福音的过程中,你是否重新遇见了复活的耶稣,并愿意承诺跟随他?


参考答案:


从耶稣与彼得的对话中,你觉得彼得的心灵是否得到了恢复和治愈? 

从耶稣与彼得的对话中,彼得的心灵应该是得到了恢复和治愈的。因为彼得在这次对话中,不再是自以为义的、自信的、自夸的,而是谦卑的、诚实的、承认的。


他不再以为自己比其他门徒更爱耶稣,也不再以为自己能为耶稣做任何事,而是承认自己的软弱和罪,也承认耶稣的全知和全能。


他不再以为自己可以随意地跟随耶稣,也不再以为自己可以逃避耶稣的召命,而是接受耶稣的试验和预言,也接受耶稣的委托和呼召。


他不再以为自己可以用人间的爱来爱耶稣,也不再以为自己可以用肉体的力量来服事耶稣,而是明白耶稣对他的爱是超越他所能给的,也明白耶稣要他用神圣的爱来爱他,用圣灵的力量来服事他。

这些都表明彼得的心灵已经从失败和愧疚中得到了释放和更新,他已经准备好重新跟随耶稣,成为他的忠心仆人和使者。


曾经经历失败的彼得被耶稣完全接纳和委以重任,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耶稣对彼得的接纳和重任显示了神对我们的恩典和怜悯。这启示我们,耶稣是一位慈爱的主,


他不会因为我们的失败和罪,就抛弃我们或惩罚我们,而是会用他的恩典和怜悯,来赦免我们和恢复我们。


他不会因为我们的软弱和无能,就否定我们或废弃我们,而是会用他的信实和恩赐,来信任我们和使用我们。


他不会因为我们的愚昧和不明,就责备我们或嘲笑我们,而是会用他的智慧和教导,来启示我们和指引我们。


他不会因为我们的不配和不堪,就拒绝我们或轻视我们,而是会用他的爱和荣耀,来接纳我们和提升我们。

这启示我们,无论我们有什么样的过去,耶稣都能给我们一个新的未来,只要我们愿意悔改和信靠他,他就能使我们成为他的儿女和有用的器皿,让我们与他同享他的恩典和荣耀。


耶稣今天也在向我们提出相同的问题:“你爱我吗?来跟随我!”在阅读约翰福音的过程中,你是否重新遇见了复活的耶稣,并愿意承诺跟随他? 

(个人反思)在阅读约翰福音的过程中,许多人可能会重新遇见复活的耶稣,并受到挑战,思考他们对耶稣的爱和对跟随他道路的承诺。耶稣的呼召是永恒的,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反思这个问题,并决定是否愿意承诺跟随耶稣。

我们通过约翰福音看到了耶稣的神性和人性,他是神的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向我们显出神的荣光,也向我们表达神的爱心。他是神的儿子,也是人的朋友,他与我们同在,也为我们代死,他从死里复活,也赐给我们永生。他是我们的救主,也是我们的主人,他赦免了我们的罪,也赐给我们恩赐,他呼召了我们的名,也给我们使命。他是我们的榜样,也是我们的力量,他教导了我们的道,也赐给我们圣灵,他预备了我们的家,也要再来接我们。


在阅读约翰福音的过程中,我们会被耶稣的话语和行为所感动和震撼,我们会被耶稣的爱和恩典所吸引和感染,我们会被耶稣的信实和荣耀所鼓励和激励。我们应当承认,耶稣是我们生命的主,我们要全心全意地爱他,一生一世地跟随他,为他的名而活,也为他的名而死。


九、在约翰福音21:20中,彼得问耶稣关于“那门徒”的未来。你认为彼得提出这个问题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你认为彼得提出这个问题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彼得提出这个问题的可能原因有三个


一是,彼得可能好奇约翰的未来,因为他刚刚听到了耶稣对自己的预言,他想知道耶稣是否也对其他门徒有什么特别的安排或指示。


二是,彼得可能嫉妒约翰的地位,因为他看到了耶稣对约翰的特别的爱和信任,他觉得自己比不上约翰,也不甘心次于约翰。


三是,彼得可能担心约翰的安危,因为他知道跟随耶稣的代价和危险,他不想失去他的朋友和同工,他希望耶稣能保佑约翰日后的平安。


十、耶稣是如何回答彼得关于“那门徒”未来的问题的?作者为什么会在此后对耶稣的话作出补充说明?


参考答案:


耶稣是如何回答彼得关于“那门徒”未来的问题的? 

耶稣对彼得说:“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你跟从我吧!”(约21:22)。耶稣的回答暗示着每个门徒的道路和命运可能不同,并且强调彼得应该专注于跟随耶稣,而不是过于关注其他门徒的未来。


作者为什么会在此后对耶稣的话作出补充说明? 

作者在此后对耶稣的话作出补充说明,可能是为了澄清耶稣的意图和对其言论的误解。他指出,耶稣并没有说那门徒不会死,而是要彼得不必关心这个问题。这样的补充可以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耶稣的话,并消除关于约翰(即“耶稣所爱的那门徒”)命运的任何误解或猜测。


十一、在约21:24中,‘这门徒’(‘主所爱的门徒’)究竟是谁?‘这些事’是指什么?‘我们’又是谁?‘我们’想要证明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在约21:24中,‘这门徒’(‘主所爱的门徒’)究竟是谁?    

 “这门徒”      或 “主所爱的门徒”      通常被认为是指使徒约翰本人。这是根据传统和福音书内文的线索推断出的。


‘这些事’是指什么? 

指的是约翰福音中记录的事件和耶稣的教导,包括耶稣的言行、神迹、受难、死亡和复活等。


‘我们’又是谁? 

可能是指约翰和他的同工以及约翰福音的读者和信徒。他们与约翰有同样的信仰和盼望,也有同样的使命和责任,就是要传扬耶稣基督的福音。


‘我们’想要证明的是什么?    

 ‘我们’想要证明的是约翰福音中所记载的事件和教导的真实性。通过强调见证者的亲历和可信度,作者和他的同工们试图确保读者理解这些记载不仅是真实的,而且是重要的,可以作为信仰耶稣和认识他是基督、上帝儿子的依据。


十二、在这部分经文中,作者再次提到对耶稣事迹的选择性记录,他想要强调什么(参考约20:30-31)?


参考答案:


在这部分经文中,作者再次提到对耶稣事迹的选择性记录,他想要强调什么?

 作者在约翰福音的这部分再次提到对耶稣事迹的选择性记录,他想要强调的是,尽管耶稣做了许多其他未被记录下来的事迹,但所选取的这些事迹足以证明耶稣是基督,上帝的儿子,并且信仰耶稣可以让人获得永生(参考约20:30-31)。这个强调说明,虽然耶稣的事迹和教导远远超出了福音书所能包含的,但所记录的内容已足以支持信徒的信仰和和对救恩的认知。


作者想要强调信心,就是要让读者相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是世界的救主。他所选择记录的耶稣的事迹,都是为了证明耶稣的身份和使命,也是为了应验旧约的预言和律法。他没有记录耶稣的一切事迹,因为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他只记录了足以让人信服的事迹,也是最重要的事迹,就是耶稣的死与复活,以及他对门徒的显现和吩咐。


作者想要强调生命,就是要让读者因为信耶稣,就可以因他的名得永生,也可以享受神的恩典和平安。他所选择记录的耶稣的事迹,都是为了显示耶稣的恩慈和权柄,也是为了启示神的爱和旨意。他没有记录耶稣的一切教导,因为那是不完全的,也是不充分的,他只记录了足以让人明白的教导,也是最核心的教导,就是耶稣是神的道,是神的光,是神的生命,是神的爱,是神的荣耀,是神的道路、真理、生命。


反思与应用:你是否曾在服侍中与他人进行比较?在约翰福音中,你觉得彼得和约翰所展示的不同恩赐是什么?在教会中,我们是否也存在彼此比较的情况?还是会互相欣赏、互补?耶稣对彼得所说的“不要管他如何,你跟从我吧!”是否也适用于我们?在阅读完整的约翰福音后,你是否愿意对主说:“无论如何,我愿意专心地跟随你”?


参考答案:


你是否曾在服侍中与他人进行比较? 

(个人反思)在服侍中与他人比较是人的自然倾向,但这可能导致不必要的竞争和羡慕。重要的是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恩赐和使命。


在约翰福音中,你觉得彼得和约翰所展示的不同恩赐是什么?

在约翰福音中,彼得显示了领导能力和行动的决断性,而约翰则展现了更深的内省和对耶稣的亲密关系。这反映了神赋予不同人不同的恩赐和角色。总结来看,彼得和约翰所展示的不同恩赐有两个。


一是,彼得展示了热情和勇敢的恩赐,他是一个爱主的人,也是一个为主的人,他愿意为主说话,为主行事,为主受苦,为主殉道。他是教会的领袖,也是福音的先驱,他用他的生命和血,为主建立了教会,为主扩展了国度。


二是,约翰展示了智慧和爱心的恩赐,他是一个认识主的人,也是一个亲近主的人,他愿意为主思想,为主写作,为主见证,为主等候。他是教会的老师,也是福音的见证,他用他的言语和笔,为主解释了道,为主传达了爱,为主预言了未来,为主期待了再来。


在教会中,我们是否也存在彼此比较的情况?还是会互相欣赏、互补?

教会中可能存在彼此比较的情况,但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和互补彼此的恩赐。每个成员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贡献,重要的是鼓励和支持彼此。


我们在教会中,也会有彼此比较的情况,这是我们人性的弱点,也是撒旦的诡计。我们有时候会因为自己或别人的恩赐,而产生骄傲或嫉妒,而忘记了恩赐的来源和目的,也忘记了恩赐的多样和平衡。我们应该学习彼得和约翰的榜样,他们虽然有不同的恩赐,但他们都用自己的恩赐来荣耀主,也互相欣赏、互补。他们在耶稣的生前,生后,再来的时候,都是一同服侍主,一同见证主,一同等候主的再来。


耶稣对彼得所说的“不要管他如何,你跟从我吧!”是否也适用于我们? 

耶稣的这句话也适用于我们。它提醒我们专注于自己与耶稣的关系,而不是过分关注或比较自己与他人的道路和服侍。重要的是个人与耶稣的关系和对祂的跟随。


他要我们专心地跟随他,不要分心地看别人。


他要我们知道,每个人在他的国度里,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任务,都要按照他的旨意和计划,来完成他的工作和荣耀他的名。


他要我们明白,每个人在他的面前,都是平等和宝贵的,都要凭着他的恩典和力量,来服侍他和爱他。


他要我们信靠,每个人在他的手中,都是安全和幸福的,都要等候他的应许和再来,来享受他的同在和荣耀。


在阅读完整的约翰福音后,你是否愿意对主说:“无论如何,我愿意专心地跟随你”? 

(个人反思)阅读约翰福音会激发我们对耶稣更深的认识和更坚定的跟随决心。我们会被主的话语和行为所感动和震撼,被主的爱和恩典所吸引和感染,被主的信实和荣耀所鼓励和激励。我们会承认,主是我们生命的主,我们要全心全意地爱他,我们要一生一世地跟随他,我们要为他的名而活,也为他的名而死。

澳洲基督教华人卫理公会真恩堂

Calvary Methodist Church

of Chinese Methodist Church In Australia

©2023 by 澳洲基督教华人卫理公会真恩堂 

©2023 Calvary Methodist Church

of Chinese Methodist Church In Australia

  • Instagram
  • Facebook
  • Twitter
© Copyright Calvary Methodist Church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