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第二十三周:卫理宗的“悔改” (repentance) 与“信心” (faith)

走进神恩之门的属灵之路 (4-4)

第二十三周:卫理宗的“悔改” (repentance) 与“信心” (faith)

属灵教训与实践应用:践行悔改与信心的生命


梳理了如此宏富的神学理论后,我们必须回到信仰实践的层面:悔改与信心不仅是教义,更应该是每一位基督徒每日经历和活出的属灵实况。卫理宗传统历来注重“知识与热心并重,信仰与生活相融”。因此,本章将凝练若干属灵教训,并探讨我们当如何在个人生命和教会群体中实践悔改与信心。


第一,培植一颗常常悔改的心。悔改不是仅仅“信主那一次”的举动,而是一种持续的心灵姿态。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伊始就说:“当主耶稣说‘你们要悔改’时,他的意思是信徒的一生当是悔改的一生。”卫斯理同样认为,信徒每天都应当在神面前谦卑省察,求圣灵指出自己需要对付的地方,并即时向主认罪,求宝血洁净。具体实践上:


  • · 每日灵修认罪:我们应养成每日灵修时花片刻安静反思的习惯,让圣灵光照过去一天的言行心态。有无得罪神或人的事?有无当做善事而未行的?有无不良意念态度在心滋长?将这些向主承认(“我们在天上的父…求你饶恕我们的过犯”),祈求怜悯更新(诗139:23-24)。这能保持我们属灵敏锐度,不至让罪累积硬化良心。

  • · 切实痛恨离弃罪恶:真悔改不单是承认,更包括“离弃”(箴28:13)。对付我们反复的软弱,不能姑息放纵。当觉察到某罪的苗头,立刻采取行动断绝其来源(例如,若某引诱来自不良媒体或社交,要删减或屏蔽之;若常因脾气得罪人,要设法暂避诱因并祷告寻求温柔),以表明我们对罪的决心。这体现出悔改的诚意和具体果子。

  • · 接受督责与劝诫:属灵同伴或导师的提醒有助于我们发现盲点。参加小组聚会时,可勇敢分享自己的挣扎,请肢体代祷监督。听见弟兄姐妹善意的批评指正时,不要恼怒推诿,而当感谢神借他人指出,虚心悔改改正。卫斯理的“班会规则”要求成员彼此坦诚,这是历代圣徒保持悔改之心得以长久的重要秘诀之一。


拥有常常悔改的态度,会使我们免于自义骄傲,并经历到箴言所言“认罪离罪必蒙怜恤”的福分(箴28:13)。每次真诚悔改后,那清新的赦罪之喜乐会充满我们,好像重新洗过澡,轻省自在。这正是大卫祷告:“求你使我仍得救恩之乐,用乐意的灵扶持我”(诗51:12)。久而久之,悔改就不被视为羞耻,反成了喜乐之门:因为每一次悔改,都带来更亲近主、更自由的生命状态。


第二,操练一颗坚固信靠的心。信心如同我们属灵生命的呼吸,一刻不可少。我们起初因信接受主,随后亦当因信而生活。“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林后5:7)。实践培育信心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 · 熟读神话,认定真理:罗马书10:17说“信道是从听道来,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经常亲近圣经,多聆听基督的教导和应许,可以巩固我们对神的认识,消除疑惑。遇到心中信心软弱摇摆时,回到神的话,像耶稣在旷野拒绝试探那样,以“经上记着说”来站立得稳。我们也可以背诵一些给人信心的金句,如“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罗8:28)、“祂既不爱惜祂的儿子为我们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祂一同白白赐给我们吗?”(罗8:32)等等,当恐惧疑虑袭来时反复默想,以此坚固信靠。

  • · 操练祷告交托:腓立比书4:6-7教导信徒凡事借祷告祈求并感谢,将所要的告诉神,如此神平安必守心怀。在实际问题上,我们需要有意选择“凭信心而不是凭感觉/环境”来回应。遇到难题,不是先忧虑焦躁、自己乱想办法,而是先来到神面前祷告,将重担卸给祂(彼前5:7)。祷告中可以宣告对神属性的信靠(如“主啊,你是全能的、信实的、慈爱的,必不撇弃我”),也可以述说自己对环境的软弱,求神加添信心。然后相信神听了必按祂美意成就,就将心中忧虑真正放下。这不是一蹴而就,但可不断操练。从小事学起:为一天行程、为一个出行天气、为一场服事机会祷告交托,都能操练信心肌肉。久而久之,我们会更快将各种事务向神仰望,而不再试图靠自己掌控一切。

  • · 回忆数算恩典:大卫打败歌利亚前曾述说过去神如何救他脱离狮熊(撒上17:37),这给他信心面对巨人。同样,我们可以记录和回想神以往在我们生命中的作为——无论大事小事,如经济供应、疾病医治、心灵安慰、家庭翻转等等。这些见证正是燃点信心的火种。当再遇考验时,我们因想起“往日神如何帮助我”,心中就生出“今日祂仍可信靠”的把握。此外,多听取别人的见证故事也有益,教会聚会分享见证就是在彼此建立信心。对神过去恩典的数算,是对未来信实的预习,能大大激励我们持续信靠不疑。

  • · 付诸行动顺服:信心最终要落实在行动上。雅各书2章强调凭信心行出顺服是信心成熟的标志。我们若真的信神的旨意良善,就当遵行祂的命令(如即便不解也守主日、不肯妥协犯罪);我们若真的信神会供应,就当甘心奉献(金钱、时间、精力服事);我们若真的信靠祂的看顾,就当勇敢踏出舒适圈回应祂的呼召(如参与宣教、传福音,即或前路未明)。每一次顺服的行动,其实都在强化我们的信心肌肉,因为我们“用上”信心,它就长进;反之,一直不用,它则退化。许多时候,我们做出一个勇敢的信心决定后,心里反而更坚定平安,因为圣灵喜悦我们的顺服,就给我们印证,增我们信心。这形成良性循环:因信而顺服,因顺服而更信。


第三,在个人与群体中建立悔改与信心的属灵操练。个人方面,我们已有建议,如每日认罪祷告、常常读经祷告交托等。群体方面,教会可以采取一些具体做法帮助信徒共同实践:


  • · 定期守圣餐与认罪礼:卫理公会传统鼓励信徒频繁守圣餐(卫斯理本人是主张每周领受圣餐的)。圣餐前通常有公祷书引导会众静默认罪的环节,这是集体悔改的宝贵机会。当全会众一起在神前低头承认“我们得罪了你,思想言行都有亏欠”,这种氛围让个人更容易省察自己、认真悔改。而在圣餐中领受基督的杯和饼,又是具体可感地凭信心接受主的赦罪与生命供应。因此,每一次庄重诚实的圣餐礼,都是悔改与信心的综合操练,让教会不断归正更新。教会也可在复活节前的受难期(四旬期)特别安排悔罪聚会或禁食祷告,引导全体进入更深悔改。

  • · 班会分享与代祷:在班会或团契生活中,营造“安全、非论断”的属灵氛围,鼓励成员分享属灵生命近况,包括挣扎与得胜。班长可以以身作则,坦诚自己需要悔改之处,这样别人也更愿意敞开。然后大家彼此代祷,将软弱交托神,彼此坚定对神帮助的信心。这样的团契能实践雅各书5:16“彼此认罪、互相代求”的教导,结果是病得医治,灵得复兴。注意,在分享中他人若提建议,应本着爱心,听者也凭谦卑信心领受,不以血气彼此责备。

  • · 门徒训练与灵修指引:教会可提供系统的门徒课程,将悔改与信心操练纳入作业。例如要求学员每周写灵修日记,包括认罪事项、交托事项,以及神回应的经历。这样既培养习惯,也记录见证。带领者与学员一对一检查分享,可以督促养成习惯并提供辅导。久而久之,学员会更自觉地每天实践这些属灵操练,即使课程结束也持续受益。

  • · 营造见证文化:可以在聚会或刊物上经常分享弟兄姐妹如何经历神的故事,特别是那些透过悔改生命更新、借信心祷告蒙神成就的见证。这会在群体中塑造属灵期盼,大家更愿意效法这样的生活榜样。比如某弟兄见证他顺服圣灵感动向家人认错导致家庭关系复和、某姐妹分享她凭信奉献度过经济难关等,都能激励他人跟随,实践悔改或信心的功课。


第四,平衡悔改的严肃与信心的喜乐,活出健康的属灵心态。卫理宗强调的悔改与信心,其实带给信徒的是一种张力中的平安:一方面不容忽视罪时常环绕,要严肃对付;另一方面却始终在恩典中有盼望喜乐,不致陷入绝望或律法主义。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平衡好这两者,既不放松警惕,也不失去喜乐。每天省察时,应诚实面对自身,但不应盯着自己的失败过久,而要迅速仰望基督的十字架寻求赦免。所以在灵修认罪后,一定以感谢结束,感谢主宝血又洗净我、圣灵仍与我同在。这样避免陷入过度自责,而是“靠主喜乐”。同样,生活中遇跌倒,不要因此灰心放弃,而应因信站起来:“义人虽七次跌倒,仍必兴起”(箴24:16)。这就是把悔改与信心结合——每次跌倒先悔改痛心,然后立即信神仍爱我、给我能力继续走前面的路。如此,我们既不滥用恩典轻看罪,也不因一次过犯就背上沉重枷锁,而是轻装上阵,奔走天路。


第五,以身作则影响他人。当我们个人在悔改和信心上有所经历长进后,也要关心弟兄姐妹。当看到教会里有人冷淡、陷罪中或软弱动摇,应该凭爱心提醒、搀扶他们走回这条正路。例如,如果朋友陷在罪网里,我们可以温和却郑重地劝勉他悔改,陪伴他祷告认罪,之后也持续关怀、督促,直到他恢复。又如,有肢体遭遇苦难疑惑神时,我们可以分享自己以信心渡过试炼的经历,陪他一起祷告抓住神应许,扶持他的信心。这种代际传承的关怀有如跑接力赛,确保没有队友掉队。教会作为一个属灵共同体,就是要彼此负责,一起保持在悔改与信心的道路上,这样才能共同建造基督的身体。


总之,实践悔改与信心之道需要持续不断的操练在圣灵里的依靠。我们可能会有软弱反复的时候,但切莫放弃,仍要牢牢抓住神应许:“义人必因信得生”(哈2:4)。每一次真实悔改都是新的开始;每一步信心跨出都会看到神荣耀的工作。久而久之,我们生命会越来越成熟稳健:谦卑中带着大胆,严谨中饱有平安。正如卫斯理所期许的,卫理宗信徒应当是“心怀坦然的忏悔者,脚踏实地的信靠者”。悔改使我们常驻恩典的底座,信心让我们勇攀圣洁的高峰。这就是一种得胜且有深度的属灵生命。愿我们都能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一属灵之道,荣耀神,造就人。


结束语


透过本文的探讨,我们看到悔改与信心这两大主题如同两条黄金线,贯穿于卫理宗神学的经纬之间。无论是在圣经启示中,在约翰·卫斯理的教导里,还是在当代卫理公会的实践中,悔改与信心都被证明是福音真理不可或缺的双翼。悔改使人谦卑俯伏,认清自我败坏、切慕神的恩典;信心使人昂首仰望,抓住神的应许、迎接救恩的临到。两者合在一起,就描绘出罪人归向圣洁神的全过程。


卫理宗神学的精妙之处,正是在于将这双重要求平衡统一于“因信称义、因信成圣”的恩典之路上。卫斯理的声音在我们耳边回响:“我们主要的教义有三:悔改、信心与圣洁。”


悔改是入口,信心是大门,圣洁的生活是目标


  • · 离了悔改,信心没有根基;

  • · 离了信心,悔改没有出路;

  • · 缺了圣洁,这二者又失去意义。


唯有三者齐备,构成基督教信仰完备的救恩图景。卫理宗坚守这一整体观,不偏废任一面,从而在历史上塑造出既敬虔又活泼、既强调圣洁又充满恩典的教会传统。


对今日的信徒而言,这信息依然切中时弊。


现代人或倾向于放纵自己,忽视罪的严重,需要听见“你们当悔改”的警钟;

或倾向于自恃努力、缺乏对神的信靠,需要领悟“只要信”的释放。


卫理宗的平衡教导可为纠偏良药:让放纵者见警醒,律法主义者得自由。尤其在这恩典或被滥用或被轻看的世代,我们更需重温卫斯理所高举的十字架真理——十字架同时彰显了神对罪的震怒与对人的慈爱


所以我们应当既伏于十架脚下痛悔涕零,又仰望十架宝血满得喜乐。正如那首著名圣诗《奇异恩典》所唱出的感悟:“当我初信主,罪得赦免时,我的心得着安慰;起初教我敬畏之恩,也是将我心得安之恩。” 敬畏悔改与安慰信心,本是一体两面。


在现实教会生活中,唯有当我们每个人都践行每日悔改、时时信靠时,复兴才会从个人延伸到整体;唯有当教会整体恢复对罪的敏感、对主的坚信时,圣灵的大能才会大大倾注,使基督的身体得以洁净、刚强,有能力向世人见证神的圣洁和慈爱。这正是卫斯理当年复兴运动带给世人的景象,也是我们今天所殷切渴望的。愿我们承接这遗产,靠着那赐人悔改的圣灵与赐人信心的基督,彼此激励,奔走天路。


最后,让我们谨记:


  • · 悔改之路虽然常带眼泪,但那不是绝望之泪,而是为了迎接盼望的黎明;

  • · 信心之旅虽然有风浪,但因有主同在,我们终必抵达圣洁完全的彼岸


愿荣耀归与那位又真又活的神,因祂的恩典,我们得以在悔改与信心中站立;也唯有因祂,我们终能在圣洁中欢然见主!


反思问题


1. 你最近一次向神真诚悔改,是为了什么事呢? 这次悔改给你的生命带来了怎样的更新?还有哪些隐而未现的瑕疵是你需要继续求神光照、对付的?


2. 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信心如何影响你的选择和情绪? 回想一次你遇到难处时凭信祷告经历神帮助的经历。下次再遇到挑战时,你是否愿意用同样的信心交托给神,而不首先陷入忧虑或依靠自己?


3. 悔改与信心在你个人信仰中是否保持平衡? 你是否常常只注重认罪却缺乏喜乐的信心,或者反之,只讲恩典信心而忽略认罪圣洁?透过本文的学习,你觉得自己在哪方面需要更平衡地成长?


4. 在教会团契中,你是否有属灵同伴可以彼此坦诚分享软弱、互相代求? 如果没有,你愿意主动寻找建立这样关系吗?如果有,你能为对方的悔改和信心成长做些什么实际的鼓励和代祷?


5. 回顾约翰·卫斯理的“三重教义”(悔改、信心、圣洁),在你目前的属灵光景中,哪一方面较为薄弱? 例如,是否有些罪你还没有认真悔改?又或是否对神某些应许缺乏信心?亦或在生活方式上未能追求圣洁?请列出一个具体改进的计划,并求主赐力量实行。


希望你能通过这些问题,与圣灵一起在内心深处对话,让悔改与信心不只是概念,更成为你每日与主同行的实际经历。


结束祷告:


主啊,我感谢祢,因祢的恩典,悔改之门未曾向我关闭;因祢的慈爱,信心之路日夜为我敞开。求祢赐我一颗常常悔改的心,不因罪麻木,也不因失败灰心;赐我一颗坚固信靠的心,不凭眼见,不随感觉,只信靠祢话语中的应许。让我在每日的跌倒与站立之间,看见祢的手常牵我;让我在教会群体中彼此搀扶,同走这条恩典与圣洁的道路。奉耶稣基督的名祷告,阿们!

澳洲基督教华人卫理公会真恩堂

Calvary Methodist Church

of Chinese Methodist Church In Australia

©2023 by 澳洲基督教华人卫理公会真恩堂 

©2023 Calvary Methodist Church

of Chinese Methodist Church In Australia

  • Instagram
  • Facebook
  • Twitter
© Copyright Calvary Methodist Church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