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第二十六周:卫理宗神学中的“基督徒的完全_完全的爱”(Christian Perfection_ Perfect Love)

理论基础、圣经依据与实践应用 (3-3)

第二十六周:卫理宗神学中的“基督徒的完全_完全的爱”(Christian Perfection_ Perfect Love)

教会生活与实践中的落实


“完全的爱”教义若仅停留在纸面,而未反映在教会实际生活中,那么它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在这方面,许多卫理公会教会正尝试将此教义具体化为实践,帮助信徒身体力行,朝向圣洁之爱成长。


  1. 灵修操练与敬虔生活:许多卫理宗背景的教会非常强调灵修生活的规律性。这源自卫斯理注重“恩典管道”的传统。每日读经祷告、每周禁食守望、按时参加圣餐聚会等,被视为保持并增长爱心的渠道。在个人灵修中,一些教会教导会友使用“属灵日记”或“清心祷告”等方式,每日省察己心是否爱神爱人有亏。如果发现对某人存有恨意、或对某事心生骄傲,就立刻在祷告中悔改、求洁净。这种自省正是走向完全所需的态度。卫理公会一年一度仍举行“新年立约礼拜”,会上重申对神完全奉献自己的誓约,这亦是实践完全成圣思想的仪式表现。藉由这些灵修和礼仪,信徒不断被提醒呼召——将自己全然献上当作活祭(罗12:1),追求心灵诚实没有保留地爱主。

  2. 小组团契与彼此督责:卫理宗历来重视“小组查经”,“班会”等团契制度。当代很多教会都有小组聚会,让信徒分享生活、代祷支持。其中有些小组特别注重属灵成长的相互督促。例如有小组彼此问:“本周你在哪些方面没有体现基督的爱?下周愿意作怎样改进?”这样的问答激励成员具体地实践爱德。也有教会恢复了18世纪班会的某些问题,如卫斯理经典十问之一:“我是否尽心竭力地行事讨神喜悦?”这些问题使信徒将“完全爱神”的理念内化为生活目标,并在小组中得到支持和挑战。这类属灵伙伴关系帮助防止自满或自欺,营造了追求圣洁的群体文化

  3. 讲道与教导:当代卫理公会的讲台信息虽然不常大张旗鼓宣讲“Entire      Sanctification”这个术语,但很多信息实则蕴含着呼召信徒走向完全爱心的内容。例如,有牧者系列讲道强调“成为基督完满的门徒”,其中涵盖了舍己、饶恕、爱仇敌等主题,其终极目标就是塑造出以基督的爱为爱的成熟信徒。又比如,一些教会开设“成圣之路”专题主日学,系统讲授如何胜过内在的各样“情欲”和“恶习”(恼怒、嫉妒、贪婪等),以便在圣灵中结出爱、喜乐、和平等美德(加5:22-23)。通过讲道教导,信徒对成圣要处理的具体罪根有了认识,并学习对应的恩典资源(如祷告禁食克服贪欲,以爱心服事对治自私等)。这种非常实际的教导,使完全成圣不再是遥远口号,而是与每日言行息息相关的生命之旅。

  4. 社会关怀与圣洁实践:正如前文朗仑等学者指出的,圣洁之爱也应体现在社会行动中。许多卫理公会教会积极参与扶贫、医疗、教育、公义倡导等事工。这不仅是履行爱邻舍的责任,也是理解为成圣过程的一部分。信徒在服务别人中学习舍己忘我、怜悯柔和的品格,从而更加像基督,也更加远离罪的辖制。例如,有的卫理青年团队定期去贫民区送饭、陪伴老人,他们分享说:在服事中经历了神扩展他们的爱心,使原本自私冷漠的心得到改变。这正契合了卫斯理的观点——行善本身也是恩典工具,神透过我们爱的行动来成全我们的爱心。因此,当代卫理公会在强调个人敬虔的同时,通常也重视“信仰见诸行动”。这被视为圣洁的试金石:若一个人声称爱神,却不爱他看得见的弟兄,那他的爱是不完全的(约壹4:20)。所以许多教会通过宣讲“社会圣洁”,提醒信徒真正的完全之爱必然关怀弱者、追求公义。在实际操作上,教会可能组织志愿者服务、社会倡议,并在神学上将其与追求圣洁挂钩,赋予服事属灵意义。这帮助信徒超越仅顾个人灵修的狭隘,把成圣视为建立爱之共同体的使命。

  5. 纠偏与辅导:教会实践中也会遇到对完全成圣的误解或误用。例如,有的信徒可能会错把情绪高涨当作圣洁印证,或有人因追求圣洁陷入属灵骄傲(觉得自己比别人进步)。针对这些情况,当代教会牧者多半会辅以辅导纠正。例如,若有人自称再也不会犯罪,牧者会温和提醒他卫斯理的教导——仍要警醒依靠基督,每日在爱中长进,并邀请他在团契中检验自己的生命果子。又如,若有会友对“未成圣的人”表现出论断或优越感,领袖会以基督谦卑舍己的榜样来教导,使之回到爱的中心。这类实际牧养,延续了卫斯理当年的做法:以爱心和真理纠正偏差,使教义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


综合而言,当代卫理公会正在努力使“完全的爱”教义活化为一套属灵生活方式。它体现在个人灵修、群体生活、社会参与的方方面面。虽然现代讲台少直接使用“完全成圣”字眼,但实际做的却往往是推动信徒朝那个方向迈进。教会所面临的挑战主要在于:如何让信徒理解追求圣洁并非苛刻、反常的事,而是每个重生之人理当如此,以致整个教会文化成为一个期待成长、彼此扶持的环境。这需要智慧的教导和长久的塑造。然而可喜的是,越来越多卫理宗教会意识到不重提圣洁教义所带来的损失——信徒可能安于停滞、不求长进,教会灵性降低。因此,新一波对卫斯理传统的兴趣正在复兴。一些卫理公会采用卫斯理小组、追求圣洁的讲道系列等举措,就是希望重新拾起被淡忘的财富。


正如一位当代卫理宗会督(華勇,Hwa Yung)在其文章中所论述:“对于卫斯理来说,真基督徒生活的目标就是成圣或圣洁,甚至达到‘完全’或‘完全的爱’的地步。如果我们今天的卫理公会不再谈论圣洁和完全,那么我们就丢掉了复兴运动的定义性信息。”​他呼吁教会恢复对完全之爱的热心,并相信圣灵依然愿意在信徒中成就旧日的工作。可见,在当代表达中,“完全的爱”不仅是一个教义,更被视作圣灵更新教会的动力与标志。当教会认真对待这一呼召时,其属灵生命力和见证力也将随之提高。


属灵教训与应用


约翰·卫斯理的“完全的爱”教义不仅具系统的神学意义,更蕴含着丰富的属灵教训,能够切实地应用在信徒日常的属灵生活和品格塑造中。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从个人灵命塑造的角度,总结“完全的爱”教义对信徒的实际意义,并提供具体的操练指引,帮助信徒朝向这爱与圣洁的目标迈进。


1. 对神无限之爱的回应:全人奉献

“完全的爱”首先教导我们:神配得我们毫无保留的爱。当我们认识到基督在十字架上向我们彰显了何等完全的爱(罗5:8),就当以整个生命回应祂。卫斯理强调,完全成圣即“把生命的每一部分、灵魂体全然献给神”。属灵应用上,这意味着信徒要时常省察:我是否还有哪些领域没有向神降服?哪些角落保留着自己的私欲?我们可以借助每日的祷告,将心思意念重新向主摆上。例如,每天清晨立定心志:“主啊,今天我的一切动机意念都要出于爱你,请掌管我的言语行为,使其成为献给你的祭。”这样的祷告帮助我们把爱神作为一天的出发点和指引。当遇到试探或选择时,可以自问:“这样做是否表达了我对神的爱?”若答案是否定,就当凭爱神的心弃绝之。逐日累积,这种对神的全心奉献会越来越深入人心,直到我们的生命真正以爱神为唯一旨趣。罗马书12:1劝勉我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在日常小事上也是如此——无论吃喝、工作、待人,都为荣耀神而行。当爱神成为我们唯一的动机(pure intention),我们的心就逐渐达到“纯全”的状态(参诗篇86:11),这正是完全成圣的内核。


2. 对人无私之爱的实践:爱邻如己

“完全的爱”同样指向对他人完全的爱,即“爱人如己”的完全履行。信徒生命成熟与否,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如何待人。卫斯理认为,一个完全成圣的人会“昼夜以爱弟兄的心行事”——没有嫉妒、纷争、苦毒,取而代之的是怜悯、善行和宽恕。属灵应用上,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操练各种爱人的德行:例如,练习主动为他人着想的习惯,在家中、职场中多问一句“我能如何帮助你?”;练习管住自己的舌头,不论断、不出恶言,而是用造就人的好话;练习饶恕与包容,选择放下对别人冒犯的计较,每日清理心中对人的负面情绪。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在每日结束时回顾:“今天我有没有因自私伤害了他人?有没有错失可以行善而没去做?”如有,就祈求神宽恕并求圣灵改变明日再来。当这种反省成为常规,我们的爱人之心会不断扩大加深。此外,还可以特别效法耶稣的教导去爱仇敌(太5:44)。也许我们没有真正的“仇人”,但也许对某些令人讨厌或敌对我们的人怀有成见。完全之爱要求我们挣脱这种本能,在祷告中为那些难爱之人祝福,刻意以善意回报敌意。这并非软弱退让,而是对圣灵大能的依靠——只有圣灵将神的爱浇灌我们心里(罗5:5),我们才可能如此行。但正是在这样的挑战中,我们的属灵品格才愈发像天父“完全”一样(太5:48)。简单说,实践完全的爱,需要从身边最近的人开始:对家人、同事、弟兄姊妹持续表现基督般的舍己之爱,并逐步扩展到更广的人群,甚至不友善的人。


3. 靠圣灵治死罪恶:活出得胜生命

“完全的爱”教义提醒信徒,既然神命令我们圣洁,祂也必赐下恩典使我们能够胜过罪恶,没有任何人“不得不犯罪”。卫斯理坚决反对一种消极心态,即以人为软弱为借口容忍故意犯罪。他指出,使徒彼得、约翰固然曾一度软弱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基督徒在世时都必须不断犯罪。属灵操练方面,这意味着信徒要积极依靠圣灵,治死己罪(罗8:13)。


当诱惑临到时,我们要相信神信实必不给我们受不了的试探,并“开一条出路”让我们能忍受得住(林前10:1)。因此,面对每次试探,我们都当即时呼求圣灵帮助——或转移注意力,或以经文真理抵挡魔鬼。譬如,心中升起贪念时,可以默想主的话“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路12:15),祷告圣灵将基督的满足充满心怀,以胜过贪欲。又如,对人恼怒时,立刻安静祈求圣灵赐温柔忍耐,想到主也曾饶恕我们多次,于是怒气渐消。


使用恩典管道也是治死罪性的关键:恒常祷告、勤读圣经、敬拜和圣餐,这些“敬虔之功”都如同灵粮滋养新人,使圣灵在我们里面的能力刚强,从而压倒肉体情欲。有意识地认罪悔改也是一大要诀——每天结束时在神前反省:“今天有哪些言行得罪了神?哪些动机不纯?”向神认罪并求洁净,然后领受祂的赦免与医治。这样不断对付内在的罪根,我们的心将越来越洁净,对罪的敏感度也会提高,下次试探一露头就能察觉并求助圣灵胜过。正如罗马书6:6-7所言,我们因与基督同钉十字架,已经脱离了罪的奴役,不再“非犯不可”。所以,信徒应当凭信心宣告和活出这个真理:基督里我们有得胜罪恶的自由和能力。每天早晨可以宣告罗马书6:11:“这样,你们向罪也当看自己是死的;在基督耶稣里,却当看自己是活的。”在这样的信心告白中开启一天,会强化我们里面胜过罪的意志。


总之,完全成圣的道路就是不断靠圣灵治死老我、脱去旧人,穿上新人(弗4:22-24),积极追求圣洁的得胜生活。每一次靠主战胜试探的小胜利,都是迈向完全之爱的脚步。久而久之,我们必发现罪在我们心中的权势大为削弱,爱心却日益增长茁壮。


4. 谦卑省察与警醒:不骄不懈

卫斯理再三强调,一个真正达到“完全的爱”的人反而会更加谦卑、警醒地依靠神。这给我们的教训是:永远不要为自己的属灵成就感到自满或骄傲。首先,要常存谦卑感恩的心。成圣是圣灵的工作,我们所达到的一切圣洁进步都归功于神的恩典,并非出于我们自己的功劳。即使某时某刻我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圣洁平安,也当将荣耀归给神,并认识到自己离不开基督片刻。卫斯理指出,即便最圣洁的信徒,在今生仍可能因为疏忽或软弱而犯罪跌倒。历史上也不乏这样的人:“许多人最近还经历了我所说的一切完全,但后来又失落了。因此,我们须时刻警醒,自觉站立得稳,免得跌倒(林前10:12)。


具体来说,可以借助每日省察来保持警觉。卫斯理的门徒们有一项传统,每晚睡前反省:“今天我有没有哪怕一刻是体贴肉体、不体贴圣灵的?有没有随从私意疏远了神?”一旦发现,立刻在神前痛悔,求主保守日后不再犯。这样的习惯防止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偏离了完全之爱的轨道。


其次,要不论断他人。有时,当我们自己在圣洁上稍有长进,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对仍在挣扎的弟兄产生论断之心,甚至觉得自己比别人更圣洁。卫斯理力戒这种属灵骄傲,指出凡真正被爱充满的人,必谦卑看别人比自己强(腓2:3),温柔地扶助软弱者,而非自以为义地指责他们。这方面我们可以模仿保罗的态度:“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提前1:15)。即便我们远离了一些罪行,也不要忘记自己本来的本相,以及仍有许多潜藏的不足。因此,在群体中要乐意聆听他人的规劝。当弟兄姊妹指出我们还有某些脾气或态度不够像基督时,不要恼怒辩解,反而应感谢对方成为神提醒我们的使者,并认真反思改正。


最后,持守在恩典中。谦卑的人晓得,离了基督我们就不能做什么(约15:5)。所以,无论灵命多成熟,也绝不可轻看属灵操练,以为自己已经“不需要”这些了。卫斯理警告说:“基督徒完全并不意味着一个人不需要…遵行神所设立的一切敬虔仪文,或不需要多行善事。相反,正因为渴慕保守在爱中,我们更当殷勤于祷告、读经、领圣餐、聚会交通等恩典途径。这些并非律法的重担,而是谦卑的表现——承认我们时时刻刻需要从神支取力量。一位前辈圣徒的格言道:“保持圣洁比获得圣洁更需要恩典。”这话提醒我们,起初怎样靠恩典,日后也当照样靠恩典。唯有存敬畏谦卑的心,我们才能在所得的圣洁恩典上站立得住,不致自高而失去它。正如彼得前书5:8劝勉我们的:“务要谨守、警醒”,因为那偷窃我们圣洁喜乐的仇敌从不打烊。谦卑和警醒是成圣道路上的两位忠实守卫,时刻保卫着我们向着完全之爱的攀登不致中途跌落。


5. 忘记背后努力面前:持续长进

“完全的爱”并非灵命成长的终点,相反,它开启了新的征程。卫斯理形象地比喻:基督徒完全就好像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并非静止不变的状态。因此,我们应抱持“永远在路上”的心态来对待属灵生命。保罗在达到了极高的属灵成熟后,仍然宣称:“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杆直跑”(腓立比书3:13-14)。这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即使某一阶段我们经历了与神非常亲密、圣洁充满的美好光景,也不可停滞不前,而要向主寻求更深的认识与更丰盛的爱。


属灵生活中总有更高的山峰等待攀登。譬如,我们也许已经学会控制自己的舌头不说谎言或恶语,但神还会光照我们说话的动机是否出于爱心、我们的沉默是否出于冷漠等等更细微之处;又或者,我们已经爱周围“可爱之人”毫无问题,但神可能进一步呼召我们去爱那些素不相识的穷人、甚至敌对我们的人。爱的领域可以不断拓展,爱的深度可以不断加深。在实践上,我们可以定期为自己设定新的属灵成长目标。例如,这一季节专注学习“温柔”,下一季节再挑战“节制”,每一次都在圣灵引导下让某项基督美德更加完善地塑造在我们生命中。


又比如,若已经稳定地每日灵修半小时,不妨尝试延长或在质量上下功夫,进入更深的默想与聆听。一句话,不断向主祷告:“主啊,求你将你对我生命的眼光赐给我,使我看见有哪些领域你还要我更加像你。”神往往乐意回应这样的祷告,将圣灵的光投射在我们尚未达标之处,不是为了定罪我们,乃是为了邀请我们进入更丰盛的恩典。我们也可以借鉴历代圣徒的见证,认识到成圣之路没有止境。


例如,约翰·卫斯理自身在晚年回顾时,仍说他每天清晨四点起身灵修、步行传福音,直至87岁高龄,这表明他将“一生追求圣洁”视为常态。效法这样的榜样,我们就不会对目前的属灵状况自满,而是常怀圣洁的饥渴慕义之心(太5:6)。值得欣慰的是,圣经给了我们伟大的应许:当我们坚持这样竭力追求时,“那赐平安的神必亲自成全你们,使你们全然成圣” (帖前5:23)。神乐意看见祂的儿女在爱中不断成长,直到有一天在荣耀中完全像祂。当我们存着盼望向前看,并忠实走每天该走的成圣脚步时,就已经在今生提前品尝到了天国圣洁的福乐。这“爱得以完全”的过程本身,就是对神之爱的享受与见证。愿我们都不停止在这恩典的道路上迈进,直奔那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们来得的奖赏。


通过以上几点属灵教训的总结,我们看到,“完全的爱”绝非高高在上的抽象理论,而是实实在在指引我们如何更爱神、更爱人、更加圣洁喜乐地生活。无论我们目前属灵生命处于何种阶段,都可以朝着爱的更高标准继续努力。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始终依靠圣灵的大能,并怀着谦卑和盼望的心。正如卫斯理所言:“凡相信基督宝血确有洁净罪根之功效的人,就当寻求这恩典,切切实实地相信你必得着所寻求的,且要立刻得着;不要等候,不要停留,不要迟疑,不要放弃一线盼望。” (参考《基督徒的完全》Christian Perfection)”他的劝勉至今仍振聋发聩:让我们定睛耶稣,为得着祂要赐的完全之爱竭力追求,并在过程中经历与主更亲密的同行。这样的生命将荣耀神、造就人,也成全我们被造的目的。


结语


“完全的爱”(基督徒完全)作为卫理宗神学的核心教义之一,为基督徒灵命塑造提供了一个崇高而有力的愿景。约翰·卫斯理以圣经为根基、以爱为中心,阐明了神恩典在信徒生命中不仅要赦免罪,更要洁净心,使人恢复神爱与圣洁的形像。这一教义在神学上的贡献,是将救恩的目标由“得救上天堂”提升到“在今生被爱充满,活出圣洁”。它提醒教会:基督信仰关乎生命的更新与成圣,而非仅仅法律上的称义地位;神期待祂儿女在恩典中成长成熟,反映祂的圣洁品格。


就属灵价值而言,“完全的爱”教义对信徒有深远意义。首先,它给人以盼望和动力。许多基督徒可能在罪恶软弱中久战不胜,渐渐妥协认为“人不可能圣洁”。但卫斯理宣扬的信息是:在圣灵里,你可以得胜,可以活出圣洁的爱心生活。这不是靠自力,更不是狂妄自夸,而是因神的应许和大能使‘我们借着那加给我们力量者,凡事都能做’(腓4:13);因祂是信实的,既然呼召我们,也必成就这事(帖前5:24)。这样的信息带来极大的盼望,激励信徒不再满足于属灵低谷,而勇敢追求更深的与神相交、更丰盛的生命。正如今天我们重新研读卫斯理所言,也深受感动——原来神对我们的计划竟如此宏伟:祂不仅要救我们脱离地狱,更要使我们成为圣洁的子民,充满祂完全的爱!这激励我们对自己的属灵前途有更大的期许。


其次,“完全的爱”教义平衡了信仰与行为、恩典与责任。它既强调一切出于恩典,又不否认人成圣过程中的努力和配合。这样就避免了两种极端:既避免了认为“得救后继续犯罪无妨”的反律法主义,也避免了试图“靠自义苦修成圣”的律法主义。卫斯理的教义告诉我们:称义和成圣都是恩典临到,不过恩典临到要我们来承载和回应。神使我们成圣并非剥夺我们意志,反而尊重我们参与圣洁塑造。所以,信徒在恩典中要成为积极主动的同工,将信心化为爱心行动,将圣灵感动化为品格操练。这种教导,对当今某些只强调恩典而忽略人责任的思潮是一个矫正,同时也给那些过于自责的信徒以安慰(圣洁不是靠你自己成就的)。可以说,“完全的爱”将神的主权恩典与人的回应责任完美结合,形成了卫斯理实践神学的鲜明特点。


第三,这教义在教会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卫理公会之所以能在18-19世纪对英国、美国产生道德和社会的积极改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成员认真追求圣洁生活,从而成为社会中的盐和光。许多慈善事业、禁酒运动、废奴运动都有卫理宗圣洁信徒的身影。他们以“爱的完全”激励自己奉献社会、服务他人。这也是“完全的爱”教义的外溢价值:真正被圣爱充满的教会,绝不会自我封闭,而必然积极地去爱世界、改变世界。今天,当教会面对世俗化和伦理挑战,“完全的爱”依然提供着解决之道——唯有当教会自身被圣灵更新为圣洁有爱之共同体,我们才能对周围黑暗发挥出道德影响力。如此,这古老教义仍然具有现代的实践意义。


当然,我们也承认,这一教义由于涉及“完美”二字,容易被误解或滥用,教导不当时会引发挫败感或骄傲。但是,卫斯理本人已为我们划定了安全边界:他从未鼓吹离开恩典途径的完美,相反,他所追求的是在恩典之中、在爱里的完满。只要我们紧扣“爱”和“恩典”两个关键词,就不会走偏。爱的完全不是目的本身,爱的源头在神,目标也是荣耀神并祝福他人。所以,真正理解“完全的爱”之人必然谦逊地跪在十字架下,承认“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约壹4:19),并将一切颂赞归给先爱我们的神。


总而言之,“完全的爱”教义向信徒描绘了成圣之旅的巅峰图景:那是一幅生命被爱彻底浸透的图画。在那里,人恢复了受造时圣洁的荣美,与神有亲密无间的团契,又以无私之爱彼此相待。这不仅是将来天国的图景,也是神愿意在地如天、在祂子民中逐步实现的计划。卫斯理神学以强烈的盼望和使命感呼唤我们朝此目标努力。愿21世纪的我们,能继承这份宝贵遗产,在个人生命和教会生活中践行圣洁,追求那“完全的爱”——因为这是神对我们最大的祝福,也是我们对神最好的回应。


反思问题


为帮助读者更深入地思考和应用本文内容,以下提出若干反思讨论问题,可用于个人灵修、省察,或小组查经、团契分享:


  1. 对照圣经呼召,评估现状:耶稣吩咐“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太5:48)和彼得劝勉“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彼前1:16)。面对这些经文要求,试问自己:我是否相信在今生借着神的恩典可以逐步活出圣洁的生活?还是在潜意识里认为这是“不可能的理想”?哪些因素影响了我的看法?这样的看法如何左右我追求圣洁的态度?

  2. 爱的分析:约翰一书4:12说“我们若彼此相爱,神的爱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请思想: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具体行为体现了“爱人如己”?又有哪些待人处事的方式表明我的爱心还不完全(例如对某些人缺乏耐心、存有成见等)?列举一两个最近发生的事例,与主祷告寻求改变的力量,并在小组中分享,请肢体为你代祷。

  3. 成圣经历的分享与期待:回顾你信主以来的属灵成长旅程,是否经历过某些时刻感觉圣灵特别充满,胜过了平日难以胜过的试探,或爱心有了突破性的扩展?那次经历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喜乐和平安?你如何持续保守并延续了那份恩典?如果从未有过类似经历,是否愿意向神切慕祈求更深的成圣恩典临到?请在小组中坦诚分享彼此的经历或渴望,一同代求。

  4. 平衡恩典与责任:如何理解“没有神的恩典,我们不能成圣;没有人的回应,我们也不会成圣”这句话?在你自己的属灵操练中,是否哪方面过于依赖“恩典”而忽略了当尽的本分(例如一直祷告求脱离某坏习惯却缺乏行动),或相反,过于靠努力而缺乏祈求圣灵帮助(例如试图靠自制力改脾气却很少祷告)?针对你的情况,可以做出怎样的调整来达到恩典与努力的平衡?请具体列出可行的计划。

  5. 圣洁与日常生活:请思考“圣洁”这个词对你的实际意义。你认为一个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工作的基督徒,如何在柴米油盐的平凡日子里活出圣洁?举例来说,在职场竞争、社交媒体、家庭关系这些情境中,各有哪些常见诱惑可能让我们偏离爱神爱人的原则?又有什么实际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这些环境中持守圣洁见证(例如职场坚守诚信、不参与朋友圈的恶意八卦、在家中以基督的柔和回答冲突)?请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心得体会。

  6. 教会的圣洁使命:卫斯理认为圣洁应当“向外”表现为爱邻舍和怜悯社会中困苦的人。检视我们所在的教会或小组,目前在关怀弱势、参与社会公义上有何行动?这些行动是否被我们视为成圣之旅的一部分?如何避免将“追求圣洁”误解为仅仅与个人品德有关,而忽略了社会责任?为使教会成为“圣洁的群体”,我们可以共同采取哪些新的实践或服事?


希望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我们能够将理论转化为对自身生命的反思,将神学融入实际的生命情景。正如雅各书所言,“只是听道而不行道”是自己欺骗自己(雅1:22)。愿我们在诚实回应这些问题时,都能更深经历神真理的大能和圣灵的更新,使“完全的爱”不只是书页上的字句,乃是真真实实写在我们心版上、活映在我们生活中的见证。


结束祷告:


主啊,祢所赐的完全之爱,不是高不可攀的理想,而是祢在我们生命中真实的呼召和应许。感谢祢借着耶稣基督的宝血与圣灵的大能,使我们不仅得以称义,更能在爱中成圣,成为荣耀祢的器皿。求祢在我们的教会中复兴这圣洁的异象,使讲台的信息、小组的生活、社会的服事都彰显祢那圣洁无私的爱。愿我们谦卑省察,不断依靠圣灵,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对神的全人奉献,对人的无私之爱,并在挣扎中不失盼望,在顺境中不生骄傲,忠心走在成圣的道路上。愿祢的教会成为圣洁有爱的共同体,照亮这黑暗的世代,使世界因我们的爱而认识祢。奉主耶稣基督的名祷告,阿们!

澳洲基督教华人卫理公会真恩堂

Calvary Methodist Church

of Chinese Methodist Church In Australia

©2023 by 澳洲基督教华人卫理公会真恩堂 

©2023 Calvary Methodist Church

of Chinese Methodist Church In Australia

  • Instagram
  • Facebook
  • Twitter
© Copyright Calvary Methodist Church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