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基督教华人卫理公会真恩堂
Calvary Methodist Church
of Chinese Methodist Church in Australia

第八周:卫理宗的分裂与合并
美以美会与其他卫理宗教会的分合史

引言
弟兄姊妹,今天我们将探讨卫理宗在历史发展中的分裂与合并。这一主题既反映了教会面对的文化,社会和神学差异时的挑战,也见证了神在教会中的修复与合一的工作。我们特别关注美以美会(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简称MEC)及其与其他卫理宗教会的分合。
一、早期的分裂原因
1. 地理与文化差异
地区发展差异: 卫理宗从英国传入美国后,迅速扩展到不同地区,但南北方的发展模式差异明显。
a) 北方发展模式
· 以工业经济为主,城市化程度较高。
· 教会强调社会改革,包括反奴隶制,普及教育,贫民救助和妇女权利。
· 牧师多受过正规教育,神学倾向理性主义,强调圣经研究和教义。
· 教会结构较为集中化,是监督制(Superintendent)及年议会(Annual Conference)协调的管理方式。
b) 南方发展模式
· 以农业经济为主,依赖奴隶制,社会等级制度严格。
· 教会强调个人灵性体验,福音派特色突出,重视布道会和复兴运动。
· 牧师多由平信徒出身,布道风格自由,强调感情表达。
· 教会自治性较强,地方牧区有较大的自主权,较少接受中央管理。
社会文化差异
a) 北方教会普遍接受新思想,如女性教育、贫民救助和社会公义。
b) 南方教会更倾向于维护传统,强调等级制和地方自主权。
宗教实践与敬拜风格
a) 北方卫理宗教会的敬拜风格趋向正式和理性,强调圣经研究和教义讨论。
b) 南方教会则更具福音派色彩,崇尚灵性体验、复兴布道会和感情表达。
对奴隶制的立场
a) 北方大部分卫理宗信徒反对奴隶制,强调自由与平等。
b) 南方信徒认为奴隶制符合圣经教导,并将其视为社会秩序的一部分。
c) 这一分歧最终导致美以美会在1844年南北分裂。
2. 神学与治理分歧
监督制 vs. 会议制:(治理模式的分歧及其影响)
a) 监督制(Episcopal system):由监督(Superintendent)领导教会,常见于美国,英国等地。
b) 会议制(Connectionism or Congregationalism):强调民主治理,由会议决策,较为普遍于美以美会新教(Methodist Protestant Church, MPC)等教派。
c) 结果:1828年,卫理公会新教教会(Methodist Protestant Church,MPC)因反对监督的治理模式而脱离美以美会(MEC),建立会议制体系(详情见“美以美会的分裂”)。
d) 亚洲地区如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日本,韩国,菲律宾在卫理宗进入初期都是监督制,但中国教会在1949年被改为“三自爱国教会”,原卫理宗体系解散;日本在1941年把所有基督教派合并为日本基督教团(United Church of Christ in Japan),监督制影响由此减少。
成圣观的不同理解
a) 美以美会(MEC)倾向约翰·卫斯理的传统成圣观, 也就是强调成圣(sanctification)和基督徒完全成圣(Christian perfection),即通过信仰和行为的结合,信徒可以达到一种完全的爱与圣洁的状态。
b) 自由卫理公会(Free Methodist Church, FMC)强调更严格的成圣实践,也就是,更注重简朴生活,个人圣洁和社会正义,强调信徒应以严格的道德和行为标准来实现成圣。
c) 关于成圣,洗礼和教会治理等问题,不同的卫理宗团体出现了不同的理解。
d) 监督制的权威以及教会与国家的关系也引发了争议。
3. 社会议题的冲突
奴隶制:19世纪,美国南北双方在奴隶制问题上的激烈争论直接导致了卫理宗的分裂。
性别角色:对女性在教会中的角色和地位的不同看法也造成了一些矛盾。
a) 早期卫理宗对女性事工的支持
· 约翰·卫斯理本人支持女性在教会中的服事,18世纪末已有女性布道者参与传道。
· 19世纪初,美国美以美会允许女性在社会事工和宣教领域发挥作用。
b) 19世纪的矛盾与分裂
· 尽管美以美会允许女性在宣教和教育中发挥作用,但在按立女性牧师的问题上存在分歧。
· 19世纪中期,部分教会开始反对女性讲道,认为这违背了《提摩太前书》对女性教导权的限制。
· 这一矛盾导致部分女性被排除在正式的讲道和领导职位之外。
c) 自由卫理公会(FMC)对女性事工的支持
· 1860年,自由卫理公会(FMC)成立,主张恢复初期卫理宗的圣洁传统,并支持女性在教会中的全面服事。
· FMC成为最早按立女性牧师的卫理宗教派之一。
d) 20世纪的突破与合并的影响
· 20世纪初,美以美会逐渐允许女性担任地方讲道员,但仍未开放完全按立。
· 1956年,卫理公会(The Methodist Church)最终允许女性成为正式按立的牧师。
· 1968年,联合卫理公会(UMC)成立,进一步推动女性在教会中的全面参与。
e) 矛盾后果
· 在19世纪,因女性事工问题,部分支持女性事工的成员脱离主流卫理宗,加入更自由派的宗派。
· 20世纪初,仍有部分保守派教会坚持不按立女性牧师,导致神学上的持续争议。
· 在当代,全球卫理宗内部仍对女性牧职存在不同立场,部分保守派分支因不接受女性按立而脱离UMC,形成新的独立卫理宗教会。
二、美以美会的分裂
1. 1844年的南北分裂
美以美会因奴隶制问题发生了重大分裂,形成了两个教会:
§ 美以美会(MEC):主要在北方,反对奴隶制。
§ 美以美会南部(MEC South):主要在南方,支持奴隶制。
2. 其他分裂
卫理公会新教教会(Methodist Protestant Church,MPC):因反对监督制权威,于1828年脱离美以美会。
§ 成立历史背景: 1828年,卫理公会新教教会(MPC)成立,主要源于对监督制(Episcopal System)的不满。美以美会(MEC)实行监督制,由监督管理教会事务,但部分成员认为这一制度过于集中权力,缺乏民主。这些成员主张更具代表性的教会治理结构,提出会议制 (Connectionism),强调地方教会自治和牧师与信徒在治理上的平等。
§ 主要领袖: 尼古拉斯·斯奈瑟(Nicholas Snethen),亚历山大·麦考恩(Alexander McCaine)和本杰明·泰特斯·罗伯茨(Benjamin Titus Roberts)等人是MPC的主要创始者。 他们主张减少监督的权力,让牧师和信徒在教会事务中有更多的发言权。
§ MPC的神学和治理特点:
a) 反对监督制,推行会议制:MPC强调信徒的平等权利,采用会议制治理,年议会(Annual Conference)拥有更大的决策权。
b) 维持卫理宗神学传统:尽管MPC在教会治理上不同于美以美会,但仍然坚持卫理宗的核心信仰,如恩典神学和圣洁运动。
c) 鼓励信徒参与教会治理:MPC鼓励普通信徒在教会治理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避免教阶制度的过度集中化。
§ 影响与后续发展:MPC的成立标志着卫理宗内部的首次重大分裂,影响了后来美国基督教会的民主治理模式。1939年,MPC与美以美会(MEC)及美以美会南部(MEC South)合并,组成新的卫理公会(The Methodist Church),结束了MPC作为独立宗派的历史。这一合并被视为卫理宗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和解,但也留下了一些治理与文化上的长期影响。
自由卫理公会(Free Methodist Church):1860年成立,旨在恢复早期卫理宗的简朴和圣洁传统。
§ 成立时间与地区:自由卫理公会(Free Methodist Church, FMC)于1860年成立,主要在美国北部。
§ 成立背景:FMC的成立与北方反对奴隶制、强调社会公义的神学立场密切相关。
§ 主要领袖人物:FMC的创始人是本杰明·泰特斯·罗伯茨(Benjamin Titus Roberts)。罗伯茨因批评美以美会(MEC)日益妥协的立场,特别是在社会公义和教会纪律方面,而被逐出美以美会。他强调回归卫理宗的圣洁传统,包括严格的属灵操练,反对奴隶制、支持社会正义,以及强调简朴生活。
§ FMC的宗旨:维持早期卫理宗的严格圣洁观;反对奴隶制和社会不公;反对教会的商业化,强调教会与信仰生活的纯正;允许女性积极参与教会服事,并最终按立女性牧师
三、20世纪的合并浪潮
1. 推动合并的背景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奴隶制的废除,许多分裂的原因逐渐消失。
基督教的合一运动(Ecumenical Movement)呼吁不同宗派间的联合。
2. 1939年的美以美会合并
美以美会、美以美会南部和卫理公会新教教会合并,成立了新的卫理公会(The Methodist Church)。
§ 合并背景与过程
· 1939年,美以美会(MEC)、美以美会南部(MEC South)和卫理公会新教教会(Methodist Protestant Church, MPC)正式合并,成立了新的卫理公会(The Methodist Church)。这一合并旨在消除长期以来的南北分裂,并加强教会的治理统一性。
§ 新卫理公会的教义特点
· 基督教合一精神(Ecumenical Spirit):合并后的卫理公会强调基督教合一,鼓励不同传统之间的合作。
· 社交福音(Social Gospel):推动社会正义议题,如贫困救济、劳工权益,以及对社会不公正的批判。
· 温和神学(Moderate Theology):在加尔文主义与亚米念主义之间寻求平衡,既强调个人救恩,也关注社会责任。
· 圣洁传统(Holiness Tradition):虽然不如自由卫理公会(FMC)那样严格,但仍保持了对圣洁生活的强调。
· 种族问题的妥协:尽管合并是为了统一,但南方和北方的种族隔离问题仍未解决,导致设立了种族隔离的“中央侨区”(Central Jurisdiction),使非裔牧师受到限制。
§ 合并的影响
· 这一合并标志着美国卫理宗内部最大的组织性整合之一,为1968年联合卫理公会(UMC)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 然而,种族问题的妥协并未真正消除种族隔离,导致后来的民权运动期间教会内部再次面临挑战。
3. 1968年的联合卫理公会成立
卫理公会(The Methodist Church)与福音联合弟兄会(Evangelical United Brethren Church)合并,成立了联合卫理公会(United Methodist Church)。这一合并标志着卫理宗在全球范围内的进一步统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基督教合一运动(Ecumenical Movement)的影响。
联合卫理公会的教义特点
1. 恩典神学(Theology of Grace):
§ 继承约翰·卫斯理的恩典观,强调预备恩典(Prevenient Grace)、称义恩典(Justifying Grace)和成圣恩典(Sanctifying Grace)。
§ 认为神的恩典普世可及,所有人都可以接受救恩。
2. 社会公义(Social Justice):
§ 继承社交福音(Social Gospel)传统,积极参与社会改革,如民权运动、贫困救助、环境保护等。
§ 1968年成立后,UMC在多个社会议题上发声,例如支持种族平等、女性按立和人权运动。
3. 开放神学(Theological Pluralism):
§ 允许不同神学观点共存,涵盖福音派、自由派和传统卫理宗神学。
§ 相较于过去的卫理宗教派,UMC更具包容性,吸收了更广泛的基督教思想。
4. 女性与平等(Gender and Equality):
§ 进一步推动女性牧职的合法化,并鼓励女性在教会领导层中的角色。
§ 提倡性别平等和包容性,逐步为LGBTQ群体提供更大的接纳空间。
5. 全球宣教(Global Mission):
§ 强调国际宣教,UMC成为全球性教会,在非洲、亚洲和拉美地区建立大量教会。
§ 促进跨文化合作,并推动国际救援和人道主义行动。
合并的影响
1. UMC的成立强化了卫理宗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使其成为当代最大的新教宗派之一。
2. 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UMC在社会议题上的自由派立场引发了内部争议,导致部分保守派教会于2022年脱离UMC,成立全球卫理宗教会(Global Methodist Church, GMC)。
四、卫理宗的分裂与合并的意义
对教会合一的启示
分裂的历史表明,教会的合一并非单纯的组织问题,而是深层的神学,社会和文化议题。
在不同历史阶段,分裂与合并的背后往往涉及如何在传统与适应现代社会之间取得平衡。
圣经中的《约翰福音》17:21提到耶稣祷告门徒“合而为一”,这成为许多卫理宗教会寻求合一的神学基础。
然而,合一并不意味着牺牲信仰核心,历史经验显示,一些分裂正是为了保持神学纯正。
对社会公义的贡献
卫理宗在历史上因社会议题(如奴隶制、贫困问题、女性权利)而产生分裂,但最终这些问题促使教会在社会公义领域发挥更大影响力。
19世纪的废奴运动中,北方的卫理宗教会积极推动社会改革,而南方的卫理宗教会在分裂后逐渐接受社会变革。
20世纪的合并浪潮反映了卫理宗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自我调整,促进了更广泛的社会参与,如公民权利运动和贫困救济。
对全球教会的影响
卫理宗的分裂和合并不仅限于美国,而是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其他卫理宗教派。
例如,在亚洲地区,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韩国的卫理宗保持监督制,但也吸收了一些地方性会议制元素。
菲律宾和中国的卫理宗历史受到美以美会影响,但在政治和社会压力下进行了本地化调整。
当代教会的挑战
21世纪,卫理宗面临新的神学和伦理挑战,例如同性婚姻,女性牧职,教会与政治的关系。
2022年全球卫理宗教会(Global Methodist Church, GMC)的成立,标志着卫理宗内部关于性别和婚姻问题的持续分歧。
这种新的分裂提醒当代教会在维护核心信仰的同时,需要建立更健康的对话机制,以避免不必要的对立。
五、属灵教训与反思
卫理宗的历史提醒我们,教会并非完美,但神的恩典仍然在分裂和合并的过程中运行。
《以弗所书》4:3说:“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 这要求信徒在分歧中寻找和解的可能性。
教会的使命不仅是维护组织上的统一,而是要在爱与真理中共同见证基督。
1. 教会分裂与属灵成熟
分裂在教会历史中屡见不鲜,但是否意味着失败?
使徒行传中提到保罗与巴拿巴因同工意见不合而分道扬镳(徒15:39-40),但神仍使用他们各自的事工来扩展福音。
卫理宗的历史提醒我们,分裂可以成为属灵成长的机会,促使教会更加忠于圣经的教导。
2. 真理与爱之间的张力
以弗所书4:15教导我们“用爱心说诚实话”,在信仰争议中既要维护真理,也要保持爱心。
历史上,卫理宗在处理社会议题(如奴隶制,性别平等)时,有时强调公义而忽视合一,或者过度妥协以维持合一。
教会在面对现代挑战(如性别角色,伦理议题)时,如何在持守信仰原则的同时,避免教会内部的极端对立?愿我们在祷告中得到圣灵的带领,在耶稣基督里得智慧,按照神的旨意解决面临的种种挑战。
3. 神的主权与人的责任
约翰福音17:21中,耶稣为门徒祷告,求他们“合而为一”,这表明神对教会合一的旨意。
历史上的分裂虽有人为的因素,但神仍使用这些事件推动福音传播,使不同的群体在新的环境下成长。
信徒应当如何在顺服神的主权之下,积极推动教会的合一与复兴?
4. 分裂中的悔改与更新
历史上的教会分裂往往伴随权力争夺,神学偏差或个人野心。
卫理宗的分裂和合并历史提醒我们,在冲突发生时,教会需要回归圣经,反思自身的问题。
如何在现代教会中建立健康的沟通机制,防止不必要的分裂?
5. 灵性成长与合一的实践
属灵合一不仅仅是结构上的合并,更需要信徒个人生命的成熟。
教会的合一并不意味着完全一致,而是以基督为中心,尊重多样性(罗马书14:1-4)。
当代卫理宗教会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在文化,神学背景不同的情况下,仍能维持合一并共同见证基督?
6. 使命导向的教会
卫理宗的核心使命一直是传扬福音,追求圣洁,服务社会。
教会合一的最终目标不是自我维持,而是为了更有效地履行神的使命。
当代教会应如何超越组织的争议,集中精力在福音事工上?
结语
卫理宗的分裂与合并历史是一段充满挑战与盼望的旅程。它提醒我们,教会历史是一部属灵的历程,其中包含失败,挣扎,悔改和复兴。尽管教会在历史中经历了许多分歧,神的工作始终在推动教会迈向合一与成熟。 愿我们以此为鉴,在今天的教会中努力成为和平的使者。无论在何种处境下,信徒都应竭力追求基督的合一,在真理与爱之间找到平衡,在神的主权下努力实践合一,以实现神国的扩展。
下周我们将学习卫理宗的主要信条与组织结构:会督制与年会制度。期待与你们继续探讨!
反思问题
1. 卫理宗的分裂与合并历史对你有何启发?
2. 面对教会中的分歧,你可以做些什么来促进合一?
结束祷告
天父,感谢你在教会历史中以你的爱与恩典带领卫理宗走过分裂与合并的旅程。求你赐给我们智慧与谦卑,使我们在今天的教会中成为合一的见证。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